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老兵追忆:500敢死队扛着大刀就上去了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26 20:01:20

  汽车沿着陕西省铜川市一片繁华的商业街慢慢行驶,街道并不宽阔,树木倒很茂盛,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场、餐厅,突然转进临河的一个普通小区,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抵达93岁老兵鲍鸿海的家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静静坐在沙发上等候,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他此生最珍贵的东西——几张泛黄的证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这枚勋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国家给颁发的,我爸爸可宝贝它了。”鲍鸿海的小女儿鲍易君说。

抗战老兵

  打开盒子的瞬间,老兵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鲍鸿海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的一名文书,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等。战争使他的耳朵受到损伤,听力一直不好。80岁的老伴儿李伟珍坐在丈夫身边,时不时伏到他耳边说话,充当“翻译”。两个人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甘苦与共。

  鲍鸿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阵地丢了,晚上我们就再去夺回来。夜里敌人的大炮、飞机使不上,我们肉搏,连长死了排长补上,排长死了班长补上。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说一段都会停下来沉默好久,双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征荣誉的勋章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历史的时钟滴答滴答回响,仿佛浓缩进了数十年时光。

  “500个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连枪都没带就冲进敌营,最终夺回了东门。我听说最后只剩几十人。”鲍鸿海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抗战中的大刀队

  客厅里挂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几个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写照。鲍鸿海的大儿子鲍玉龙说,父亲的三个哥哥都参加过抗战,全部牺牲在战场上,除了自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挂满了耙子、铁锹等各种农具。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却很有神。

  90岁的抗战老兵文生明还能记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独立46旅的一名战士,参加过中条山的望原会战等。

  “当时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说,眼眶里闪着泪花,“一起抗战的,有回来的人,有没回来的,孙塬镇就活着我一个。”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