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不解之谜:希特勒与犹太人从朋友成仇敌(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8 15:22:23


  除此之外克肖还列举了造成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其他原因,如“拒绝、孤立和越来越严重的困境”。在20世纪初的维也纳,犹太人在经济、文化和媒体领域成就卓著,而希特勒却始终只能混迹在社会底层。大部分生活在这个多瑙河畔的大都市里的犹太人都是中产阶级。从东边移民来此的东正教犹太人在维也纳也随处可见,他们十分窘困地生活在内城区或者利奥波德城的犹太人贫民窟,占那里居民总数的2/3。希特勒在维也纳所结识的犹太人也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和他一样的穷光蛋;另一类则是出售他绘画作品或者是为他提供生活所需的小商人。希特勒为什么要仇恨这些犹太人呢?

  可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如果不是从维也纳开始,那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是在他迁去慕尼黑的1913年5月吗?当然在这个巴伐利亚首府也有许多激进的大德意志民族主义分子。其联合会主席克拉斯在1912年用笔名出版了具有反犹倾向的《如果我是皇帝》一书,引起社会右翼人士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慕尼黑当然和欧洲其他大都市一样也有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知识分子“反犹沙龙”。不过由于巴伐利亚的独立意识很强,大德意志的愿景在慕尼黑比起其他地方来没那么受欢迎。慕尼黑人多为天主教徒,宗教信仰的差异也导致他们对犹太人的反感。而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从东边迁来慕尼黑也使当地人产生自卫的心理。然而慕尼黑并非维也纳,反犹主义在这里还不算太出格。

  费斯特在书中写道,在施瓦宾艺术家云集的小酒馆,希特勒结识了新的朋友,“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邂逅”。那里的人多偏左翼,抵制反犹主义。希特勒自认是艺术家,于是觉得反犹的立场不太符合自己的身份。所以在那段时间内没有人认为希特勒是反犹分子或者经常把犹太问题挂在嘴边。为什么他在极端反犹的维也纳没有萌发出仇恨却偏偏在这里成为反犹分子呢?希特勒在他的自传《我的奋斗》中理所当然地给出了答案。他在书中写道,他在这个和种族主义维也纳相差甚大的城市“考虑的是马克思主义和犹太教的关系。……从1913年到1914年,我第一次在演讲中断言德国将来的问题就是要消灭马克思主义”。

  直到1914年的夏天,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也没有任何改变。那个时候他主要以画水彩画和铅笔素描为生,只能勉强糊口。不过那时的他已经感染上了极高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点有图为证。照片拍摄的是希特勒于1914年8月2日在慕尼黑奥登广场上和主战的人群高唱爱国歌曲。在那一刻,没有人关心谁是犹太人。

  基督徒、犹太教和无神论者同仇敌忾奔赴战场。而且社会上似乎传递出这样的信号,那就是德国的犹太人已经被大众同化了。比如工业界的瓦尔特·拉特瑙被任命为战备原料部部长;雷德尔·阿尔伯特·巴林成为帝国采购公司的负责人。战争经济中很多要职都由犹太人出任。从前犹太爱国者们因为受歧视而不能被提拔成为军官,而这个问题在那会儿也不复存在了。很多犹太士兵相信,战争中的忠诚将为他们赢得最完全的社会认同。10万名犹太士兵中有12000人在战争中为国捐躯。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