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胡宗南和戴笠进行策划。早前,康生在中共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轻率地发表了陈独秀是托匪汉奸的文章后,国民党《大公报》就刊登了王星拱、傅汝霖、段锡朋等9人为陈独秀辩护的一封信。这9人中,除一人是大学校长外,其余都是国民党中常委或中央立法委员、国防参议员等。胡宗南和戴笠决定将《大公报》上为陈独秀辩护的文章剪贴成册,作为特殊见面礼带去送给陈独秀,为陈独秀大骂延安提供最好的材料。
第二天早上,胡宗南、戴笠二人溯江而上前往江津。这段时间,陈独秀没住在江津县城,而是在白沙镇城郊骝马岗的石猪槽邓氏朋友家小住。胡、戴二人猜测: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政治代言人高语罕可能也在他身边。高语罕是胡、戴二人在黄埔军校时的政治教官,抗战后他在各种场合都为陈独秀代言。这人有点麻烦,此行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嗅出点什么来,最后怕是弄巧成拙。于是,胡、戴二人决定会见前通报还是用真名,同时会见时多由胡说话,戴则少说……
下午3时,他们来到骝马岗上的石猪槽,敲响了陈独秀寄住房屋的门。
出来开门的果然是高语罕。胡、戴二人立即上前向老师鞠躬。高语罕虽已高度近视,但很快就认出二人正是当年自己的学生、现在是蒋介石大红人的胡宗南和戴笠。他先是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并且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他将二人请进客厅后,进里屋请出了陈独秀。
陈独秀问胡、戴二人:“是不是蒋先生关照你们来的?”胡宗南说:“我们来时报告过蒋先生,蒋先生听说你身体欠安,非常关心和牵挂。”
陈独秀没有理会这话,隔会儿又问:“二位来是公干还是私干?”胡宗南见高语罕夫妇寸步不离陈独秀,就没有直接回答,起身将《大公报》剪报送到陈独秀面前说:“陈先生不久前被延安诬骂为汉奸,但全国名流和我党精英都为您鸣不平。这是他们为你恢复名誉的辩护启事和文章,真是国人之公论,民心之所向啊……我们今天特来请教先生谈谈对国事的看法。”
陈独秀拿过剪报只瞟了一眼,就放到桌上。他淡淡地说:“独秀此次寓居江津,是逃难入川,虽国事萦怀,却并不参与政治,更不曾有任何政治活动。此遭诬陷之事,使我人身受到攻击,虽经调解,至今仍未忘怀……”胡宗南见陈独秀有了谈兴,趁机说道:“值兹二战爆发,德军席卷欧陆,波罗的海四国乃苏俄前卫边沿,被德军闪电一击,不一周而尽失,眼看苏俄处于极不利之局。国内两党问题,由分而合,由合而斗,大战当前,如国策不能贯彻,前途定堪隐忧。为今之计,陈老先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