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四野“丁大胆”:名将丁盛腰斩白崇禧主力军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8 12:25:50

  “丁大胆”这个外号,让人想到李天佑那种一手大刀、一手驳壳枪的猛张飞形象。勇敢是军人的第一品性、要素,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李天佑平时温文尔雅的学者风度。而与丁盛“丁大胆”成正比,并使他成为名将的,则是他的聪慧、精明和机灵。

  战争年代,特别是红军时期,有时去营部送个报告,也要跑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有的通信员瞅着也挺机灵,一走夜道就蒙,枪一响就更蒙了。不知丁盛的百米速度是多少,娄山关扑关,他冲在最前面。而这时还没有“丁大胆”外号的丁盛,则是营里要他去当通信员,团里要他去当旗官。据说团长最后是下了命令的,连长才不得不放人。

  而丁盛则说,一块参军的6个放牛娃,两个后来开小差回家了,另3个在战斗班排,都牺牲了。那时的红军指挥员,好多都是通信员、司号员、文书出身——这些人伤亡少呀。

  当通信员还有机会学习,而他又非常爱学习。

  他首先认识的两个字是“革命”,然后是自己的姓名“丁盛”,是王稼祥教的。第三次反“围剿”后,他被调到红4军政治部当通信员,1932年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当通信班长,经常给***、朱德、周恩来送信。第四次反“围剿“时,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负伤,由他负责照料,闲来没事就教他学文化。见他学习勤奋,进步神速,王稼祥愈发喜欢这个小鬼,就介绍他去公略中学(为纪念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的红3军军长黄公略而得名)学习。

  丁盛后来回忆,红军时期他有三步关键。首先当然是参加红军了,“当兵吃粮”如果吃到白军去了,那就毁了。二是王稼祥教他识字,让他读书,后来他才能当指导员。没文化,睁眼瞎,连命令、地图也不会看,怎么指挥作战?好多人亏在这上头了。三是娄山关战斗,“丁大胆”名声传到中央首长耳朵里了。没有这次战斗,后来能否去红军大学读书,应该是个问号。

  丁盛晚年,还认为这个学习对他非常重要。

135师领导合影,右5为丁胜将军

  1944年初,丁盛是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1团政委,有的资料说是团长。当时团部只有他和一个参谋长,还有个总支书记,他是既当政委,又当团长。

  1945年8月底(或9月初),丁盛率1团从张家口出发,经宣化、承德到达锦州,已是10月中旬。当时锦州部队很多,由1团和从冀中来的1个团,还有新组建的1个团,编成27旅,部署在锦州西部地区。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