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炮兵出身的段祺瑞何以成为北洋二号人物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8 12:24:59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都与大炮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因“炮”走红的知名人物。

  少时的段祺瑞对读书不感兴趣,而醉心于舞枪弄棒,常将“我不喜欢读书,我要当兵”挂在嘴边。后来,这句话果然成真。1879 年,段祺瑞的祖父去世。14 岁的段祺瑞失去了生活中的靠山,由于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一妹两弟,生活甚为窘迫。1882 年,他决心去威海投奔在军中做管带的族叔段从德,但车马川资全无所出,于是仅带了一元银洋,步行2000余里,跋涉到了威海。段从德安排他在营中做司书,段祺瑞从此开始了佩剑戎装的生涯。后来,他常对子女讲起这段艰难往事,不无得意地自称“一元钱起家”。

  1885 年,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了武备学堂,拟从淮军士官兵弁中选拔生员。段祺瑞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一考而中,成为第一期预备生,进入炮兵科。天津武备学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立学理念,不仅有西式的兵法、地利、军器、炮法、算法、测绘等课程,也有传统的经史教育。段祺瑞全力以赴,学习极其刻苦,成为炮科一等一的好学生。

  有一次,学堂购自德国的一门管退炮的瞄准器坏了,无人会修,最终是段祺瑞解决了这个难题,还画出了图纸,他因此受到了校方的重视。

  李鸿章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十分重视,经常去学堂视事。一天下午进行炮科实弹演练,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海面上风力达到四级,海上活动靶随着浊浪时隐时现,演练难度增强了好几倍。要在平时,遇上这样的天气,演练就取消了,然而李鸿章已经在山顶上临时搭起的观操棚内就座。学员们惮于天气恶劣,嘀咕着要求改期。教习也感到没有把握,于是一位管带硬着头皮见李鸿章,请求演练改期。

资料图:段祺瑞

  尽管风雨交加,李鸿章却兴致勃勃,他一手拿起望远镜,瞄准靶场,对管带说:“一点小雨,何足挂齿?赶紧开始吧!”演练只好按时开始。

  果然不出所料,演练成绩十分糟糕。开始射击的几门炮有的连靶边都没挨到。李鸿章的脸色仿佛天色一样黯淡下来,官员们也忐忑不安。接下去的几炮还是不成,李鸿章蓦地扔掉望远镜,站了起来,官员们脸色大变。眼看着李大人要怒气冲冲地离开观操棚,忽然听到有人喊:“打中了!打中了!”随后喝彩声不断。随从赶紧把望远镜递给李鸿章,李鸿章顺着炮声望去,这名炮手果然不凡,三发三中。

  演练结束后,李鸿章传话要见这名炮手。不久,一个结结实实的青年走了上来。“你叫什么名字呀?”“学生段祺瑞。”“哪里人呀?”“学生是合肥人。”听到段祺瑞是自己的老乡,不仅是安徽人,而且还是合肥人,李鸿章更加注意了。后来又得知段祺瑞祖父段佩和族叔均为淮军将领,祖父又曾随李鸿章剿过捻军,李鸿章对这个旧部子弟愈发有好感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