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他创造和总结了绕南进北、昼伏夜出、彼合我散、彼集我合、彼驻我扰、彼追我圈等游击战术,还将这些心得写成一本《游击战术》的小册子,在军中广为印发。据考证,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部研究和阐述游击战术的军事着作。
黄公略与***首次见面是在1930年春。这年年初,活动于赣西南地区的红二团和红四团扩编为红六军。中共中央指示两支老大哥部队——红四军和红五军派人帮助加强领导力量。
红五军答应赣西南特委的请求,派黄公略带领李聚奎、王如痴、陈振亚等军事干部和训练大队前往赣西南中心区——东固。与此同时,朱、毛领导的红四军也派出陈毅、宋裕和前去协助黄公略工作。
黄公略立即展开整训部队的工作。他从思想建军和军事整训两个方面入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支地方武装提升为正规红军,并在战斗中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移。当时担任红六军第二纵队纵队长的罗炳辉把“黄公略”列为他最佩服的两个红军将领之一。
这年二月初,朱、毛率红四军由闽西来到了赣西南。***的雄才大略和独特见解令黄公略心仪不已。在二七会上,***提出了着名的“傍着发展的工作路线”。他解释说,所谓“傍着发展”,就是红军部队依靠原来根据地波浪式向外发展。
会议结束后,朱、毛率红四军再度进入闽西,黄公略则按照总前委“以三个月为期分路进行游击战争”的决定,以东固山为依托,傍着原来根据地,不断开辟新的红色区域,有力拱卫了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
仅仅三个月,黄公略就以其一流的业绩引起***的青睐。他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词中写道: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0年6月,中央军委统一战略区域的红军编制,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一起组成红一军团。当时担任这三个军军长的分别是林彪、黄公略和伍中豪。这三个人都有就读黄埔军校的经历,都非常年轻,而且才华横溢。党内称他们为朱毛麾下的“军中三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