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我军缴获了日军军毯1000多块,经师领导决定,凡在医院疗伤的伤病员每人发一块军毯,受伤的杨勇也得到一块。这块军毯跟随了杨勇整整15年。
1952年,灵丘籍士兵武锦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赴朝,兵团司令员杨勇把毯子送给了武锦,武锦后来把毯子捐献给了平型关纪念馆。
1938年3月上旬,杨勇接任第六八六团团长兼政治委员。3月17日在午城以西伏击日军运输队,截获汽车6辆,击毙日军200余人。同日,杨勇又指挥三营在第六八五团两个连协同下夜袭午城,歼日军一部。18日,杨勇指挥第六八六团协
同兄弟部队在井沟至张庄公路两侧伏击经蒲县西援大宁的日军第一○八师团骑兵800余人和炮兵1个连,连续打退日军数次反扑。战至19日拂晓,日军700余人被歼。午城、井沟战斗,共歼日军1000余人,焚毁日军汽车60余辆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日军惨败,不肯罢休,3月下旬又组织1000余兵力进行反扑。这时,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指挥机关东渡黄河,在大宁遭遇日军,不敌日军的凶猛攻势,急请八路军一一五师支援。
杨勇奉命派三营十连迅速占领白儿岭附近有利地形构筑野战工事,掩护卫立煌部后撤。三营十连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顽强激战3个多小时,以伤亡20余人的极小代价,硬是挡住了8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多次猛烈攻击。
战斗中,杨勇陪同卫立煌在指挥所观察战况。卫立煌手持望远镜目睹了交战双方惊心动魄的拼杀场面。八路军战士英勇冲杀的战斗情景,他看得清清楚楚。他见整个阵地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变成了一片火海,便惊诧地问杨勇:“战斗打得这么激烈,请问杨团长,在前面山头阻击日寇的贵军有多少个团的兵力?”杨勇微笑回答:“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卫立煌听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连队撤下来,发现果真是一个连的兵力时,不由得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八路军真能干!八路军真能干!”
吕梁山三战三捷
“吕梁三战三捷”是杨勇指挥才能的生动写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庄”那样的传奇色彩。
1938年初,杨勇率六八六团随一一五师主力进至汾阳、孝义一带发动群众,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9月,日寇为发起大举进攻,派一○八旅团长山口少将,率部进驻吕梁地区的离石,并在汾阳城内集中大批弹药、粮秣等物资,随时准备起运。这就为杨勇率六八六团打阻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