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伴侣是红军
1911年,刘伯承从戎,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便做主在家乡为他选定了一门亲事。由于军务繁忙,夫妻很少在一起。1921年,刘伯承驻防奉节时,为了孝敬母亲,便把母亲和妻子从开县老家接到奉节同住。但由于操劳一生的母亲过不惯远离故土、养尊处优的日子,没多久便又带着儿媳回到了开县的乡下家中。
1924年,刘伯承在重庆养伤期间,结识了吴玉章等革命家,并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长期南北征战,与家中失去了联系。1936年他才又与红军战士汪荣华喜结良缘、并相伴终生。汪荣华出生在安徽六安县郝家集一个普通农家。六安县地处大别山麓,青水秀、林木茂盛,是掀起反封建革命斗争热潮较早的地区。这里曾爆发过着名的六安、霍山起义,群众基础较好。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汪荣华的姑父冯先卓先生曾毕业于复旦大学,他在读书时接触了马列主义,并加入了共产党。受姑父和革命气氛的影响,汪荣华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她和男孩子一样,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干得十分起劲。1931年,独山区青年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村里的青年都踊跃参军。少妇送郎当红军,父母送子上战场,人们都以参加红军为光荣。
“当红军去”——这个埋藏在汪荣华心底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当时她只有14岁。
参加红军后,汪荣华先是被分配到十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妇先队工作,后又调往英山区少共妇女部工作。1932年,蒋介石对鄂豫皖进行第四次“围剿”。反“围剿”失败后,汪荣华才撤离英山县转入十一师从事医务工作。1934年,又调任省委少共妇女部当巡视员。第二年春天,又调任省苏维埃邮政局副局长。
二、相约为革命
1935年6月中旬,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刘伯承与汪荣华就是在会师中相识的。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派中央代表团慰问广大指战员。一大早,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部队的战士就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街头,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在热烈的欢呼声中,一位戴着眼镜、富有军人气质的人引起了汪荣华的注意,她急忙问站在身边的陈明义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