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朝鲜内战局势因美国的出兵干预而趋于复杂化。战火开始向中国边界蔓延。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兄弟国家的危难,挺身而出,不畏强敌,毅然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人民解放军众多璀璨耀眼的战将中,谁能够承担起赴朝抗美这一重任呢?***和中央军委进行了精心挑选、全面思量。
***点了粟裕的将
在朝鲜内战爆发后,***、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地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作必要的准备。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的任务,同时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后来***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粟裕能征善战,在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经略中原,驰骋华东,运筹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一个战役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地消灭敌人,令人叹为观止。
无怪乎***点了粟裕的将。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但仍在坚持工作。当年指挥水南战役时,他被敌人一发炮弹击倒,虽然经抢救脱险,但有3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内,此后常常头痛头晕难忍。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9兵团参战。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