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赵匡胤是力挽狂澜还是谋权篡位?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2-07 14:51:22

  公元960年,当群臣正在庆贺元旦,镇州、定州忽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南侵。赵匡胤率禁军诸将去抵御。到了陈桥,殿前散指挥使苗训以观天象为名,传出“点检作天子”的所谓天命。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以及一些将领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其实,在这场策划中赵匡胤非常傍徨,但终究没制止住赵匡义赵普等人所导演一场“兵变”,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就此登上大位,但同时也背上了篡夺帝位骂名,这样一来多少都有损赵匡胤大英雄形象,人们通常是对打下来的江山,那种气吞山河的气魄大加赞赏,可是对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篡夺来的帝位多有非议,赵匡胤自己也为此耿耿于怀。

  但是,就是这次被认为“不光彩”篡位,才终结了乱世五代,纷乱的格局开始走向再次的统一大业。郭威的清正,郭荣的治国韬略以及他们自身垂范也影响着赵匡胤,从他们身上赵匡胤汲取了养分。所以在他登上帝王宝座后,在殿中为继位者勒石为戒:“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特别是第二条是告诫子孙重视文人,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有宋一代,君主严守祖训,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这在两千年帝制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为什么宋太祖能够提出这样的祖训,而历代宋帝都能严守之呢?除了宋太祖仁厚慷慨节义,宋帝诚孝守信之外,还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就是在五代时期,军人当政,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历史中文化最黑暗衰败的时代。文人士大夫没有出路,只能去给军阀做幕僚。年轻人只有两条出路,或者当兵,或者出家当和尚。可谓中国历史中的文化荒漠的黑暗时代。

  太祖赵匡胤明白包括自己在内北宋以军阀篡位立国,五代篡弑的根源所在,所以杯酒释兵权后,他从军制上消除了军队将领重演黄袍加身的可能。认识到治国需要文人士大夫,开始注重教育科举。而宋太祖赵匡胤晚年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提出“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遂着为令。这种重视人命的思想,也是不杀士大夫的重要根源所在。所以,纵观2000年帝制历史,不杀士大夫,只有宋代做到了。

  因为唐朝后期纯属于残唐时期,所以中国历史朝代中寿命最长319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基业。从赵匡胤年轻时的志向到他如何抓住机遇施展才能忠心救主;又从他如何身为高位却如何严谨做人低调做事,到他黄袍加身不费一兵一卒夺位成功,并且利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然后又仔细的研究了他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和如何对自己严格管理的经验。不愧为一代明君。

  虽然后人对赵匡胤多有批评:不光彩的得到帝位;甚至说“不杀士大夫,伪也。”但当我们穿越时空回到纷乱年代,看赵匡胤行为做事,得到帝位后的施政,以及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任何非议也无法抹杀掉宋太宗本是贤君这一事实。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