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7日,贾小明被北京铁路公安局网上通缉。他担心起来,做梦都怕被抓住,平时只要一听到警笛,他就不由自主地打哆嗦,以为警车就是来抓他的。惶恐不安中的贾小明更加低调,他在当地很少抛头露面,成了一名神秘的“隐身大款”。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检查,贾小明还学会了当地的一些方言,把自己装扮成就是土生土长桂林人的形象。
转眼18年过去了,2011年清网行动开始。
2011年6月25日,已经52岁的贾小明戏剧性地进入警方视野。广西桂林警方接到神秘举报,桂林市叠彩区芦笛路一名男子“有问题”。“一个50多岁的人没什么工作,没什么亲戚朋友,虽然说桂林方言,但偶尔会蹦出一两句北京话。”
桂林警方开始秘密侦查。常年混迹于麻将馆、游戏厅,没有正常工作,经济来源也不正常,总是独来独往,说话中偶尔流露出北京口音。形迹十分可疑。
桂林警方经过秘密调查,并上网比对发现,该男子与18年前“中俄列车大劫案”被通缉的贾小明非常相似。
2011年6月25日中午,贾小明走进一个电子游艺室时被民警控制。
被抓时面对民警询问,贾小明拿出很旧的一代身份证。
民警看了看问:“你说一下你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
贾小明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然后故作镇定用桂林话反问民警:“你们凭什么抓我?”
“你到底叫什么?说吧,你说你的房子是你买的,但我们查过,你购房用的身份证却查无此人。”警察直接点明:“你为什么用化名?”
“哦,我真姓李,桂林本地人。”贾小明还要抵赖。
民警用桂林土话特有的发音说了一个“2”,问贾小明是几。贾小明一脸茫然答不上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肯定不是桂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