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
盟军占领北非後,利用其优势进入欧洲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1943年7月10日,盟军最先攻击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令墨索里尼丧失了党内同仁的支持。1943年7月25日,一向是墨索里尼的橡皮图章的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恢复君主立宪制,并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国王。当天晚上墨索里尼被国王召见,到达皇宫後立即被逮捕并撤除所有职务,随後软禁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别墅。他的继任人彼得罗·巴多格利奥元帅(general pietro badglio)在1943年9月8日与盟军达成停火协议。
与此同时,由乔治·巴顿将军(general george smith patton)率领的美国第七集团军以及由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field marshal bernard law montgomery)率领的英国第八集团军成功会师,完成了对西西里的占领。
德国人在得知墨索里尼垮台後立即出兵意大利并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强有力的防线。
1943年9月3日,盟军部队登陆意大利本土,美军从萨莱诺(salerno)登陆,史称萨莱诺登陆,英军则在塔兰托(taranto)登陆。
由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一个德国特种部队救出了墨索里尼,并安插他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领袖。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是一个位於北意大利纳粹占领区的政权。墨索里尼在1945年4月28日盟军会师米兰期间被捕,并被逮捕他的游击队处死。
尽管德国控制了意大利北部地区,盟军还是在1944年6月4日(诺曼第登陆两天前)进入罗马。1944年9月10日,英军开始对德国的防线发起攻击,直到1945年4月29日,即德国投降以及墨索里尼被捕两天後。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夏尔·戴高乐将军与罗马沦陷同时发生的是对法国的进攻。1944年6月6日的d day盟军在诺曼第登陆,盟军与德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激烈交战,然後美军、英军与加拿大军队逐渐取得优势,德军则渐渐衰弱。最後致命的一击是十分冒险的行动,由巴顿领导的美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而原本在诺曼第作战的德军则被困在包围圈中。德军再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盟军顺势直达德法边界。
盟军也开始对德国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物质破坏。而在国内,希特勒逃过了多次暗杀行动,包括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最严重的一次政变企图。这场由克劳斯·冯·施道芬堡(claus von stauffenberg)策划、阿尔弗雷德·台尔普(alfred delp)等人参与的计划原本准备用炸弹谋杀希特勒,但是过程中一些未预料到的因素导致预谋失败。希特勒只受了轻伤。
1944年8月15日盟军又发动「龙骑兵行动」(operation dragoon),从法国南部发起攻击。到9月,三组盟军部队已经抵达德国边境,很多乐观估计认为战争在1944年年终就可结束。
为了实现该目标,盟军发动了「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1944年9月17日至24日),试图解放荷兰北部地区并进入德国,但是德军的力量比情报中显示要强得多,英国第一空降师几乎全军覆没。
1944年寒冷的冬天以及盟军所遇到的困境令西线战事处於僵局。美军在赫尔根森林战役(1944年9月13日至1945年2月10日)中试图消耗敌人的实力,因为只要德国人还守着这片森林,盟军就无法快速推进。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发动最後一次大规模反攻,史称突出部战役。德军成功地包围了一些盟军部队,但後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成功地解救并击退德军。
盟军的最後障碍是莱茵河。由於德军的失误,盟军在1945年4月渡过莱茵河,通向德国心脏的大门就此打开。
欧洲战事的结束
1945年4月25日,美国与苏联的部队在易北河会师,将德国划为两半。由苏联红军发起了进攻柏林的战役。希特勒坚决抗拒,宣称誓死保卫柏林,攻克柏林的战斗惨烈开打,苏军在柏林战役中共歼灭德军48万人,自身也付出了30万人的伤亡代价。
1943年,史达林格勒战役後,德军在欧战局势急转直下,苏军和盟军,特别是苏军经过浴血奋战,根本扭转了战局,到1945年,苏军和盟军从东线和西线对开,德国最後战败。1945年4月30日,当一切都即将结束时,希特勒在自己的碉堡中与自己的长期情人或新婚妻子爱娃·勃劳恩(eva braun)一起自杀。希特勒在遗嘱中任命卡尔·邓尼茨(karl donitz)海军元帅为他的继承人,约瑟夫·戈培尔为德国总理。但是戈培尔也在5月1日与家人一起自杀,而只剩下邓尼茨与盟军谈判投降问题。投降文件在5月7日由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general alfred jodl)签字,根据苏联方面的要求,上述情况只能视为投降仪式的预演,正式的投降文件於次日(5月8日)在柏林由苏联的朱可夫元帅主持签署,凯特尔元帅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在文件上签字,该文件於5月9日零时生效,由於时差关系,美英盟军将5月8日称为v-e day(欧战胜利日)。邓尼茨在1945年5月23日被捕,前第三帝国的领土则被盟军划分为苏联控制的东德与由英国、法国和美国控制的西德。6月24日苏联在莫斯科举行战胜纳粹德国阅兵式,数百面纳粹军旗被苏联士兵抛到列宁墓史达林脚下。
战争结束後,盟军也发现了多个纳粹集中营,据估计纳粹利用这些集中营囚禁与谋害了大约1200万人,其中受害最重的是欧洲的犹太人,根据纽伦堡审判时的证词,大约有一半的犹太人死於纳粹魔掌之中。除此之外吉普赛人、斯拉夫人、天主教徒、同性恋、残疾人等也遭到残酷迫害与毁灭。在所有的集中营中最着名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大约有200到400万人死在这里。[21]虽然在战争期间盟军对纳粹大屠杀的行为所知并不多,这种残酷的行为已经成为二战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段记录之一。
中国及太平洋战场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参见: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8月28日,《申报》记者王小亭[22]在被日军飞机炸毁的上海南火车站铁轨上拍摄了一个父母刚被炸死、正在铁轨上深哀啼号的婴儿,当时中华民族的危机已经空前严重。二战中国战场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时就已经全面展开,比欧洲爆发全面战争早了两年多。事实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後,中国和日本已经分别在中国东北、上海、华北附近爆发过军事冲突,因此有学者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在那时就已经开始。但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军力仍然被蒋中正调用去从事剿共平叛的行动。抵抗***叛军的行动在1936年西安事变之後才停止,而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正式战争状态则在七七事变之後才得以明确。
从1937年到1941年,二战亚洲战场的绝大部分战役发生在中国。日军从华北和上海两个方向向中国腹地发起猛烈攻击,并宣称能「三月亡华」。中国政府组织力量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淞沪会战苦战3个月後,1937年12月南京守将唐生智逃走,大批中国军士溃散,中国首都南京失守。为了报复中国政府的强力抵抗,和企图通过野蛮手段恫吓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日军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屠杀行动,其中南京大屠杀尤为着名,据中国政府官方资料,有30多万人在这次事件中被日军杀害,但是日本方面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认爲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而根据战後组建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所述:「在日军占领後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屍体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红十字会掩埋的是43071人,由崇善堂收埋的是112266人,这些数字是由这两个团体的负责人根据各该团体当时的记录和档案向远东法庭郑重提出的)。」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撤离南京後,先迁到武汉市,然後又退守重庆。在这一过程中,国民政府继续组织力量反抗,在徐州、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广州组织过大规模战役。南北日军欲会师华中时,国军於台儿庄击溃日军,史称台儿庄大捷。并在稍後日军发动的包围战中全身而退。1938年8月至10月爆发武汉会战,双方皆投入大量兵力。历经5个多月後,日军攻下武汉。同期间日军登陆大亚湾,攻下广州侵略华南。1938年秋,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东部的大片领土(达成占领广州及武汉的目标),但由於战线拉长,难以控制广大的占领区。面对国军的抗衡及占领区内人民的自发抵抗之下,日本已无法持续发动进一步攻势,於是战争进入对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