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深夜,俄罗斯的所有皇室成员都一如往常,在各自所居之处酣然入睡。皇后二世(CatherineⅡ)独自居于“逍遥津”,这是芬兰湾岸边彼得霍夫(Peterhof)夏宫附近的一座小阁楼。她的丈夫彼得三世(PeterⅢ)与他的情妇共寝于奥拉宁堡宫殿(Oranienbaum)。和彼得所生之子,七岁的保罗大公(GrandDukePaul),则与他的老师一起留居在圣彼得堡(St。Petersburg)的冬宫。拂晓前一小时光景,一个高大模糊的人影穿过无人看守的彼得霍夫宫的平台,迅速溜进漂亮的砖砌阁楼,悄悄打开通往皇后卧室的窗户。此人身着俄罗斯普列奥勃拉仁斯基军团(PreobrazhenskyRegiment)的上尉军服,对于宫里环境颇为熟悉。他叫阿列克谢·奥尔洛夫(AlekseyOrlov),是皇后叶卡捷琳娜的情夫格里高利·奥尔洛夫(GrigoryOrlov)的弟弟。
“醒醒,小母亲,”他低声说道:“时间到了,帕塞克(Passek)被捕了。”
过去的一周至关重要。彼得三世显然已得罪了作为其政治权力支柱的两个机构——军队和教会。令(已经数月未曾得到军饷的)军队感到不满的是,正准备向丹麦开战,而所有的官员都深信这将是一场耗费时间、财力和人力的战争。局势动荡不安,军队中怨声载道,除此之外,还广泛流传着一个谣言,说是彼得已将军队出卖给俄国的宿敌——普鲁士(Prussia)国王。令教会当局感到绝望的是:彼得已决定将教会的财产全收归国有。彼得出生于日耳曼,是路德教派(Lutheranism)——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所创立的素朴新教宗派——的拥护者,他痛恨过分奢华和繁文缛节的俄国东正教(Orthodox)。
处于困境中的,局势不断恶化:国库空虚,各省农民纷纷起义,城镇居民则不断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全国各地的政治热情都已被煽动起来。帕塞克上尉是格里高利·奥尔洛夫的一个朋友,被彼得三世的密探告发,以谋反罪被捕。严刑拷打之后,他毫无疑问地要供出同谋者的名单。事不宜迟,及其支持者该立即采取行动了。
急忙穿上一件纯黑外套,与阿列克谢登上备好的马车。直到她踏上奔赴圣彼得堡的征途——也正是她走向帝王宝座的路上——才发现她还戴着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