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滕森称,更令人惊讶的是射程更远的东风-31A型导弹的部署情况,与1981年就已经部署的东风-5型弹道导弹相似,东风-31A型弹道导弹可以瞄准大陆的目标。以往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到该型导弹已经进行了试射或是“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而本年度的《军力报告》却宣称,有不超过10枚的该型导弹正在部署到第二炮兵部队。情报机构曾在2001年预测,“到2015年大约有75枚~100枚部署的弹头将主要对准美国”,但前提条件是中国能否在8年内部署40枚~55枚东风-31A型弹道导弹。
克里斯滕森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度《军力报告》对东风-31和东风-31A型弹道导弹的射程评估都有所下降。其中,对东风-31型导弹的射程评估值缩减了50公里——从7250公里下降到7200公里。而在几年前,美方还认为东风-31型导弹的射程应在8000公里以上。因此,东风-31型弹道导弹并不能用于瞄准大陆目标,即便从中国最东北部地区发射,也只能打到美国的夏威夷。对东风-31A型弹道导弹的射程评估值,则从11270公里下降到11200公里。与东风-5A型弹道导弹相比,射程下降了14%。
因此,克里斯滕森提出质疑:这与近年来方面普遍用“快速而又坚实的步伐”来评估核武库的发展趋势显然自相矛盾。2008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对三种中国新型远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评估都有所下降,其中对某一型号导弹的射程评估最大下降了10%。这就与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出现了矛盾,那么在短短一年之后就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可信?这是不是意味着五角大楼变相承认了过去几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存在对中国核力量夸大渲染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