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从1945年4月至5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月30日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双双自尽。
希特勒死后,于5月8日,方面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军国主义集团虽然已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但他们仍然坚持侵略和扩张的立场,不想无条件投降。一方面他们认为欧洲战争已经结束,美、英、苏的团结合作已失去了基础,在三大国之间,还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尽管苏联政府于4月5日宣布废除了苏日中立条约,但他们仍抱有苏联不会对日作战的幻想。
因此,军国主义集团对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大国名义发表的、促日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无动于衷。
几天之后,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既瓦解了军国主义集团的扩张野心,又推动了苏联出兵助战。
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莫洛托夫向驻苏联大使佐藤宣告说:“明天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苏联政府随即派出一百多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界,向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展开全面出击。
三天之后,日本东北关东军在苏联红军和抗日力量的打击下,已溃不成军。
于是,日本当局立即通过、两个中立国政府向中、美、苏、英四国递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
这时,苏联红军在沈阳已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等人抓了起来,并把他们押送、关押在苏联远东军区。
随即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要求投降,于9月2日最后放下武器,并签署了投降条款。
当时,一些年轻人曾以与美、英、苏这三个强国为伍而荣,从而对世界三大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甚为敬佩。
当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战争期间所签的密约被解密,以及战后国际关系出现某些新因素之后,三巨头头上那闪烁发亮的光环,有的已经暗淡无色,有的彻底扑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