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下线,举国关注。但是,观察者网上一张关于C919主要部件供应商的表格却引起了不少网友议论。放眼望去,满是美法。似乎除了机身,内部部件大部分都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于是有网友戏称:“原来C919是在攒机。”
其实这张图做得简单了些,这些国外供应商都是和中方合作生产。网友“思考得人”在跟帖中指出:“还没成为世界霸主,就想着十项全能了?跨越时代高铁也是这样核心部件全靠买,以至于四个高铁主型号,实际上却有17个构型,就是因为供应商类别不一样。刘跨越被抓的时候,高铁国产化率比今天的C919还低,就不能给C919多一点宽容?”中国高铁团队如何通过纵横捭阖,再加上自身努力吸收消化,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创新,成就全球最牛高铁的故事,很多读者都津津乐道。有兴趣的请点《中国高铁技术引进案例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科书》。
专栏作者、实业家王韬同学专门为这张供应商一览表写来文章,梳理了各国大飞机开发的惨烈历史,点明中国借鸡生蛋的赶超战略,还给出了C919部件供应商的完备信息。】

11月2日,C919正式下线。图为C919机头特写
2008年商飞启动C919项目时,笔者很不赞同这样的高风险高难度项目。C919启动之初所设定的“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的低标准,也令人心生不满。当时,越是了解航空工业现状的资深军迷,越是对此悲观。
然而,商飞最终交出的超预期的优秀答卷,却令笔者感觉到了无比喜悦——一架全面达到了21世纪设计水平,可以成功切入商业市场的优秀产品,并且国产化率预计可达60%以上。中国航空工业在民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毫无疑问是一份优秀的答卷。我们应当为中国商飞的成功喝彩。

C919正式下线
C919是个成功的跨越
一架飞机和一架可以成功切入商业市场的民航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现代民航市场是世界上所有商业市场中最为苛刻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在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各方面都有极高要求。一定程度上,由无数消费者的直接感官集合起来的挑剔问题,导致了民航市场的苛刻程度,甚至高于卫星及发射市场,堪称是高精尖工业水平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