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7是中国一种以俄罗斯苏霍伊的苏34为基础研发的远程战斗轰炸机。又称这是中国在研发的一款隐形版歼-11B战机,即歼-17,其内部炸弹舱,以及形状上的改变,使该飞机在雷达上的可见度较低。歼-17项目已经接近完成,样机即将进入试验阶段,中国的前线轰炸机部队将增添新鲜血液,从而大幅提升中国的对地打击能力。
歼-17是中国在研发出多种国产先进战机之后,运用自己掌握的最新技术设计的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其整体作战性能相比苏-34会有大幅度提升。总体上看,歼-17具有相当强大的对空/对地作战能力,是一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强大进攻性作战平台,是很值得中国军方期待的机种。

歼-17
歼-17不仅可弥补强-5退役后的火力空白,还可担负起部分中程轰炸机的任务。此外,中国海军航空兵还可利用歼-17长航程、大载弹量的优势,为其搭载YJ-83、YJ-62、YJ-12反舰导弹和“东海-10”反舰巡航导弹,接替轰-6或FBC-1“飞豹”充当“航母杀手”的重任。
歼-17的突出特点首先是高智能、卫星导航、数据链信息传输、作战半径大、安装并排双座的宽敞驾驶室。由于装备有智能化机载相控阵雷达和强大的电子对抗装置,使得歼-17具备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可轻松突破敌方火力,安全完成轰炸任务。
第二,凭借杰出的气动布局、数字化节油引擎、空中加油设备、大容量内部油箱等技术优势,歼-17还拥有与中程轰炸机相当的航程,因而完全具备很多中程轰炸机所拥有的作战特性。

歼-17
歼-17战机还具备全天候多任务作战能力,可在昼夜条件下,对陆地、海面和空中目标发起高精度打击。据悉,歼-17战机也可携带重达8吨的弹药,与轰-6的9吨武器载荷相比并不落后太多。因此,歼-17可确保中国空军一线作战部队拥有强悍的对地轰炸火力。
从中国公开的风洞试验模型看,歼-17采用与苏-34几乎一样的并列式座舱和鸭嘴型雷达罩,这意味着其机腹的武器挂架可挂载一枚远程空地巡航导弹,这也是其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所必需的载荷。唯有如此,它才能部分替代轰-6的打击任务,也可将苏-30MKK(歼-11B)战机从繁重的对地支援任务中解脱出来,或者说与苏-30实现双剑合璧。
另外,歼-17明显优于中国国产的“飞豹”战机,它具备更远的航程、更强大的电子战手段,更多的武器品种和更先进的雷达以及电子设备。中国对可执行纵深攻击任务的战术攻击机有很大需求,并且歼-17与苏-27/30在结构和动力上存在大量通用之处,这也使拥有相当数量苏式战机的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比较容易掌握歼-17的使用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