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装置一直是制约中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因素,无人机研发首先遭遇到发动机技术的瓶颈。受此影响,现有中国军用无人机的载重负荷比较小,难以满足现代战场环境下高机动、高隐身能力的作战要求。而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西方费尽心思的对中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

作为飞机核心的发动机一直是很多航空人的痛点
虽然近两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各型飞机陆续下线亮相,但作为飞机核心的发动机一直是很多航空人的痛点。现在,好消息传来。
据6月13日电,中国自主研制的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整机日前在河北研制完成,并实现100%设计转速,达到设计推力。在整个试车过程中发动机振动、压力、排温、腔温等各项指标正常,整机性能及可靠性得到了初步考核验证,完成阶段性目标。

动力装置是航空航天发展的核心内容
涡扇发动机耗油率相对较低, 质量和推力等级能与无人机较好匹配, 易于实现系列化发展, 十分适用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如美国的“全球鹰”)和无人作战飞机(如美国的X - 45A、X - 47A)。
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对动力装置有着特殊的要求。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一般是指飞行高度大于18 km连续飞行时间大于24小时的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 战役侦察任务,可搜集目标区完整的情报信息,为高层军事指挥官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扩展到执行多种打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