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魔都上海,一块土地的拍卖,彻底震惊了全国!
8月17日上午,上海新静安中兴地块在N轮争抢之后,最终由融信以总价110.1亿元摘得,可售楼板价14.6万元/平米,这亦预示着未来的商品房售价至少在16万元/平米以上。
14.6万元/平米的楼板价!你没有看错,这是中国的上海,不是美国的纽约,也不是英国的伦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贵的地王!!!
从表面上看,大城市地王的频出,地王价格的节节攀升,牵连着诸多因素,比如货币政策的宽松,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人口集中化趋势,央企资产规模导向的助推效应等等。
但是,这些都仅仅是次要因素,而不是主导性因素,更不是制度性的因素。实际上,地价、房价的节节攀升,其最为核心的制度性根源在于,人为限制土地供给,以制造市场持续的供不应求效应,也就是所谓的“饥饿式营销”。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不论是商品、还是服务,你只要把供给压住,价格必然会上升,也必然会助涨疯狂的投资(投机)需求,更何况,最近几年连续不断地货币放水呢。
谈到房地产的操盘,我们大城市都是超一流的庄家,他们的老师是香港,当然,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操盘水平已经超过了香港这个老师。
学什么?关健就是怎么人为地限制土地供给,过去几十年,香港就是这样玩的,一大半的土地以绿化为名不让开发,我们呢,有个18亿亩耕地红线限制土地供给。其次呢,就是招拍挂制度,这是次要的。
人为限制土地供给,人为助推地价、房价的上涨,香港成就了一批以李嘉诚为首的超级地产富豪,也使香港成了全球房价超高的城市,当然,这最终已导致了当下香港实业的衰败、资本的抽离、以及人均仅有12平米的居住水平。
而我们还学香港这样玩下去,最终会怎样呢,最近比较忙,我就不详细论证了,大体说以下几点感受:
1、像魔都楼板价已达14.6万元/平米的节奏,全面赶美超英可能也仅需要3—5年,以后貌似税前年收入低于100万元的,都已经不适合在上海久留,可能也不适合在北京和深圳久留,原因很简单,你留得再久,也买不起房、扎不下根啊!
2、这种人为限制土地供给的模式,2016—2O20年,上海每年仅供应土地12平方公里,终将面临一个临界点,当电子信息、生物医疗、乃至IT业等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都开始无法承载这种"地租"成本时,这样的城市必然趋向衰败,当下的香港即是如此。
3、一二线大城市人为限制土地供应,造成地价、房价的无节制攀升,表面上对中央政府也是利好,实体经济在大城市撑不住,可以向三四线中等城市迁移嘛,这好像还可以实现倒逼式的区域平衡。但是,有没有想过,甘蔗是没有两头甜的,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是弱化中国经济竞争力,因为高新产业的转移,三、四线中等城市很难具备科教文卫、以及金融资源的配套。
4、谈人口密度,上海比不上首尔、台北,谈人均收入,上海更是比不上首尔、台北。但是,谈房价,现在的北上深却大有在3—5年内赶超纽约的势头。这种错乱至极的浮华,绝对不可能持久,如果我们的香港土地模式仍然不改,大城市的土地供给仍然不增长,那么,在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应该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