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国庆期间,美日牵头一众太平洋周边国家签订TPP协议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和担心,但似乎并未影响市场的情绪。假期后,A股迎来了盘整一个月之后的一轮相当强劲的反弹。 然而,2015年三季度经济数据不容乐观,经济基本面将如何影响A顾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重拾升势?房贷进一步宽松能否挽救房产行业颓势?3000点的A股是否已经可以进场?什么样的行业有机会?本期《金融街会客厅》特邀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解读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A股目前的投资方向。
「本期嘉宾」 林采宜,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兴业证券研究所负责人。擅长宏观周期、产业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
金融界:国庆前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再次发布房贷首付款下调的政策,市场对也很关注,认为是一个救市之举。目前看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情绪还是很浓的。您怎么看待? 林采宜:政府出台政策,是希望经济下滑的速度能够慢一点,就是说要求软着陆。经济的增长速度着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着陆,一种是软着陆。硬着陆就是自然发展,就像西方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让市场在衰退和危机中自然出清,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随他去。就像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不只是一大片企业倒掉,金融机构都倒了一千多家。像美国那样的国家,它的自由市场力量比较强大,尤其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它会用这种硬着陆的方式,去处理产能过剩,实现结构调整,让市场的力量自然发挥。 我认为,政府出台政策,是希望经济下滑的速度能够慢一点,就是说要求软着陆。经济的增长速度着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着陆,一种是软着陆。硬着陆就是自然发展,就像西方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让市场在衰退和危机中自然出清,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随他去。就像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不只是一大片企业倒掉,金融机构都倒了一千多家。像美国那样的国家,它的自由市场力量比较强大,尤其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它会用这种硬着陆的方式,去处理产能过剩,实现结构调整,让市场的力量自然发挥。 我们生活当中,开销最大的除了买房以外就是装修房子、买家具、买汽车,是吧?如果不买房这些衍生的消费都没有。所以房地产如果慢下来的话,它可能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双杀,所以政府希望地产回暖能够刺激消费。因为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中国的化妆品要超过日本、法国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让老百姓都去买房子,都去装修房子,都换换家电,这个是政府能够去努力做的事情。但实际上这种刺激不可能改变房地产的行业周期,只是原来降30%,现在能不能减到15%,或者减到10%,慢慢地下降。 金融界:您觉得这个效果会有多大? 林采宜:我认为政策可能对消费有一定的刺激。因为降下来以后,有一批刚需人群,原来买不起房的人,但是有结婚,或者定居这种需求,会拉动他们的买房消费。但是对房地产行业增加投资本身没有刺激作用。 其实今年“330”以后,就已经推出房地产新政,降低贷款的比例,包括首套房贷的利率。“330”新政之后房地产的销售明显回暖,但是房地产的投资并没有和销售保持一样的增速。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库存实在太多了。销售回暖能够带动库存消化,减少房地产企业发生流动性危机的风险,但是它不能改变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周期。换一句话将,房地产拐点是改变不了的,地产下行的趋势是确定的,地产投资还会继续减少。销售回暖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回款情况好些、现金流会得到改善。从金融市场的角度,信用债的危机几率会下降。因为房地产如果出现了房子卖不掉,欠的钱还不了,企业就会破产。 我们生活当中,开销最大的除了买房以外就是装修房子、买家具、买汽车,是吧?如果不买房这些衍生的消费都没有。所以房地产如果慢下来的话,它可能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双杀,所以政府希望地产回暖能够刺激消费。因为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中国的化妆品要超过日本、法国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让老百姓都去买房子,都去装修房子,都换换家电,这个是政府能够去努力做的事情。但实际上这种刺激不可能改变房地产的行业周期,只是原来降30%,现在能不能减到15%,或者减到10%,慢慢地下降。 金融界:而且银行的坏账会增加。 林采宜:企业如果破产,它发的信托等金融产品就会出现坏账。那么房子能够卖得动,虽然房地产投资不再继续增长,但是最起码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会下降。所以政府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市场下行的速度,或者说这个行业下行的速度能够平缓一些。 金融界:其实整个房地产行业接下来它都是一个去库存的一个过程。 林采宜:对,是个去库存的过程。因为我们现在总共从城镇的常住人口和地产的需求来看,地产存量是过剩的。很多人会说,那你把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的这个需求算进来。但是没办法算。农民工到城里来买不起房,对吧?他买不起的就是无效需求。要让农民工买得起房子,房价要跌到什么位置?所以现在买得起房子的不是农村来打工的农民工,我算过99.4%的农民工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 金融界:那您觉得这个下行周期会有多长? 林采宜:从全球的地产周期来看,平均是18年。中国上一轮周期,就是从90年代到这个的高点,应该是有20年了、21年。那么下一轮,再到一个高点的话,我认为是15年以上,往下走应该是8到10年。从人口结构也可以推算出这个结论,我们90后的人口比80后大幅减少。因而这一代人对房地产的刚需也在减少。而我们从2013年开始,退休人口每天都比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口多出300多万,也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离开职场的人,每年都比进入职场的人多300万,这是缺口。这种人口结构就使得中国的房地产要去面对因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断崖式下跌。对地产市场来说,就是需求出现了断崖式的萎缩。西方国家的人口也在萎缩,生育率也在下降,但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是一种自然下降,没有计划生育,生一个生两个,你自己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愿意生育的孩子数量逐渐减少了。但是中国不同,是一下子限制了,只许生一个,所以出现了一个断崖式的人口数量的减少。 一般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如果迅速高涨起来通常源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比如说婴儿潮,二战后的美国、日本都是婴儿潮推升地产繁荣,因为大量人口繁殖。这些人口长大了,婴儿潮长大了,会出现一个婚育的高峰,这一婚育的高峰对住房会出现一个需求的高峰,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就是泡沫。泡沫就是流动力宽松。比如说90年代的日本和十年前的美国,就是靠信贷扩张,贷款买房,买房买了以后,到时候还不起了,房价就跌下来了。能长期撑得起房价的,的确是要刚性需求的,是人口对房子的需求,而不是投资对房子的需求,不是钱堆起来的,而是人口需求堆起来的,这个房价才是实的,钱堆起来房价是虚的,是有泡沫的。你现在看看中国的人口结构,你就知道房地产的下行周期会有多长了,我觉得十年八年不是耸人听闻了。 金融界:看上去房地产是比较悲观的。 林采宜:是比较悲观,现在的库存,按照去年的销售速度好好卖,要卖八年才能够卖完的。 金融界:但是北上广深这一块,房价还是比较坚挺。 林采宜:全国的资金都往北上广深流,也就是说我们这么多钱和人,都去顶北上广深的房价了,二线三线城市就更惨了。因为需求就是这些,总体上供求关系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如果需求集中到这四个城市,那么就其他城市而言,就是资金和人口的流出。现在二线三线城市就存在人口流出加上资金流出这种现象。所以当所有的资金血液一般都去挺四个城市的话,那其他城市就完蛋了。我们测算出来的供过于求,是指总体的情况,但不排除局部的供不应求,那资金全部堆在这里,就像我们当时救市资金一样,你拿到蓝筹股去,创业板就暴跌,你拿到创业板去,蓝筹股就暴跌。需求就像救市的资金一样的,你就这么点钱,你往哪去?往那边去,这边就跌了,往这边去,那边就跌了,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