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投资者预期央行可能降准,结果股市债市双涨,但周末的消息却静悄悄。本栏以为,央行能否给投资者一个准确的预期,例如学习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规定每月的第一个周五开会研究利率和准备金率,以避免让投资者瞎猜。
资本市场最怕什么?不确定性。现在的利率、准备金率变化时机随意性太强,如果市场传说哪天会降息降准,投资者就会按照属实对待,主力资金可以轻易塑造投资者的预期,这对于股市和债市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假如央行能够提前公告利率和准备金率变化的日期,例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研究是否改变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在其他日子里,投资者就不用担心会有政策变化,市场也就不会因政策变化的预期而出现上涨或者下跌。
政策预期落空的危害还不止如此,普通投资者也会因为政策预期的变化而出现投资损失。例如主力资金在上周五推动股市和债市上涨,同时放风说周末将会降准,那么投资者将会陷入信与不信的两难境地。选择相信,就会追高买入,从而高位接盘。但如果不信,又担心真的会降准,引发股市和债市的继续上涨,其中的痛苦只有投资者自己明白。
资本市场鼓励价值投资,但价值的变化又最难以掌控,假如是因为上市公司自己的经营问题引发的价值变化,谁也没办法避免。可如果是因为国家政策的突发变化引起的市场波动,引发了投资者的损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美国资本市场的很多信息公告都是有准确日期的,例如对市场影响很大的议息会议、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这些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的信息公告都是有准日子的。投资者知道在什么时候市场可能会有巨大的变化,投资者也可以自己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如此对于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才更加公平。
咱们A股的每月经济数据,已经实现了定时公告,所以经济数据的变化并不会引发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假如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都能够定时公告,那么资本市场稳定性就会增加许多,投资者也不会胡乱猜测,这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资本市场。
本栏还想建议投资者,在目前传言满天飞的市场环境下应本着谨慎的操作风格,哪怕错失投资机会,也不要冒险追高增加投资风险。大师说过,如果犹豫买不买,那就不买;如果犹豫卖不卖,那就卖出,这样才是资本市场长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