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纯民营银行的困顿和机缘

来源:上海商网 时间:2015-07-02 11:14:32

  上周五,《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对申办纯民营银行的基础资质、准入条件、许可程序、合规与监管作出了原则性和框架性明晰。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意见”从发布日起生效。

  允许申办纯民营银行的试点始于2013年年中。截至上月底前,作为首批试点的华瑞等5家纯民营银行已先后开张营业。从允许申办到前5家降生,再到《意见》发布,纯民营银行由试点转为常态总计费时约两年。这样的改革速度,至少就金融市场准入开放的具体事项而言,是前所未闻的。

  两年来,目前共有40余家拟建的纯民营银行向银监会提交了申办报告。随着《意见》的颁行,上述已处于“候审”状态的纯民营银行将进入“正审”状态。在今年10月底(批与不批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4个月)前,有相当数量的拟建纯民营银行将领取开办批文。而在未来数年间,定将有更多民营企业会联手申办纯民营银行。

  有机构保守预测,国内至少需要三五百家纯民营银行。更有机构乐观预测,国内金融市场可容纳纯民营银行之数量可达千余家左右。

  笔者以为,保守预计未必“保守”,乐观预计也未必“乐观”。衡量保守和乐观的条件,不在于市场可容纳纯民营银行的总量大小,而在于初生的纯民营银行能否在传统银行服务市场、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形态之外,闯出一条适合纯民营银行于夹缝中生存的新路来。

  说实话,虽然允许开办纯民营银行的政策障碍已基本清除,但目前纯民营银行一开张就得直面的市场环境却很不理想,可供纯民营银行开疆拓土的市场空间极为有限,从短期乃至中长期看,纯民营银行不得不长期面临国有金融资本及与其联姻的海内外民有金融资本的双重夹(阻)击。

  截至去年末,国内20家境内外上市国有控股银行(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总市值中,“国有市值”占比约75%,“民有市值”占比约25%。表面看,“民有市值”占比不算大,但这20家上市银行的块头极大,仅民有金融资本的所占总额度,就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这2.2万亿元民有金融资本虽说只是20家上市银行国有金融资本的“附庸”,但民有和国有两类金融资本之联姻,早已共同构建成国内金融服务市场中业已固化的既得利益同盟体。仅市场总份额一项,这一同盟就占据了八成以上。

  此外,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民有金融资本占比已达51%,城市商业银行的民有金融资本的占比高达56%。这等于说,这两类银行虽非纯民营银行,可民有金融资本及联盟却已真实地成为了第一控股大股东。何况,这两类银行目前控制着国内剩余金融服务市场份额中的九成以上。

  毫无疑问,以上三大类银行是眼下国内金融市场的绝对支配者和主宰者。在市场利益格局已然成型并固化的大背景下,这三大类银行的国有金融资本和民营金融资本,没有任何一方乐见纯民营银行再进来搅局分食,在三大类银行互联竞争的同时,共同排斥新进入的纯民营银行,是它们缘于资本本性与生俱来的“天性”。因而,虽说政府对开办纯民营银行亮出一路绿灯,但无论从金融资本实力掂量,还是直面早已被瓜分殆尽的“市场势力范围”和既有“市场潜规则”,可供纯民营银行腾挪作为的空间都几乎为零。

  然而,有可能为初生的纯民营银行独辟蹊径开拓出一条业务新路的,恰恰是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互联网+”这股时代劲风。处于白纸一张的纯民营银行极有可能担当“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若这一步走好、走顺、走通了,国内纯民营银行的市场前程将呈一方别样的洞天。反之,纯民营银行只是国内金融市场为开放而开放的一尊花瓶。(作者系上海财经评论人士)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