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针对房地产调控积极的定调得到了现实的呼应,各部委稳定住房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像扑克牌一样打了出来。
先是国土部联合住建部发文刺激供给端;三天后,央行、住建部、银监会把信贷环境调至史上最宽松;没过几分钟,财政部宣布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限从5年改为2年。
部委联席、分类指导的节奏和之前联合发个“国X条”截然不同。
三份文件目标太明确,放松信贷和税收,调节供需,降低库存,稳定楼市和经济。对目前整体疲软的市场和高企的库存来说,这是显见的利好,就像巨石投入平湖,注定激起浪花,地产股应声上涨,不少开发商和二手房主已着手提价了。
这还不是楼市礼包的全部,更多指向开发商的政策放松正待落实。
简直就是春风拂面的感觉啊,我们是不是可以认定这是又一个上升周期的开始了呢?
短期来看,尽管限购并未放松,但政策的组合搅动了一二手房的流动活力,购房门槛降低刺激了潜在需求的提前释放,一线城市的去化窗口已经显现。同时,在限购条件下,政策利好的对象是刚性自住和刚性改善需求,投资客难有大幅操作余地,所以一线城市会录得小幅量价攀升。库存积压严重的多数二三四线城市中,购房需求饱和、库存巨大,政策刺激再暖,也融化不了当地的坚冰,它们需要时间和教训。
从中长期来看,恐怕真不能太乐观。早在2013年,中国已建成房屋加在建房屋的总量已经和中国城市家庭的户数相当,中国从一个住房短缺国家变成供求基本平衡的国家,房地产周期性的拐点明确无误地来临了。
本轮政策的核心是通过信贷刺激需求,但是顶层的信贷宽松信号能否将更多的流动性导向楼市呢?2014年央行、银监会930通知曾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可自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调低至基准利率的0.7倍,至今少有商业银行依此执行。此次三部委文件申明,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调整,决定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手中,相信各商业银行落实情况会出现分化,整齐划一地放松并不具备条件。
此轮政策刺激并未制造出需求的增量,只是降低了需求释放的门槛。提前释放这些需求的意义是,通过稳定市场,为新常态争取更多的转型调整时间。再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不能让开发商重回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了。镁光灯越是刺目,越是要小心舞台的边界。各大房企需要警醒,推进中的转型探索不仅不能停止,反而需要加快,因为需求被提前消费,预示着白银时代的争抢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