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陈文辉:尽快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

来源:一财网 时间:2014-09-03 12:45:09

  在“新国十条”的政策推动下,巨灾保险有望加速落地。与此同时,“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及的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也将加快推进。

  8月29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出席第14届亚洲再保险人峰会时明确表示,将尽快完成巨灾保险制度的课题研究,在云南、深圳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年内推动在宁波地区试点巨灾保险。

  9月1日,在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举办的“我国核损害赔偿体系建设与核保险发展”研讨会上,陈文辉再次针对巨灾保险发展表态:“要尽快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核保险对国家核电发展的保障作用。”

  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中,在关于巨灾保险制度的内容部分,明确提出,“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业内人士称:“这一意见体现了核巨灾保险管理的内在要求。”

  核保险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由核事故引起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责任损失,由于核损害的巨灾性质,常规保单中一般都会将上述损失除外。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来明确责任的归属,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明确核电运营商承担无过错责任。

  根据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下称“中国核共体”)执行机构总经理左惠强介绍:“核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重大核事故后顾极其严重,但是发生概率很低;标的数量少,保费收入不能算作利润,平时积累用于巨灾事故的赔付。从国内核电工业的大发展来看,客观上要求建立核巨灾准备金制度;而该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在发生核巨灾索赔时,及时有效地向核电厂理赔。”

  陈文辉说:“关于核保险巨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和国际国内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研究,对于健全国内巨灾保险制度、完善国内核风险管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左惠强认为,目前中国核共体已经具备了建立核巨灾责任准备金的条件,“可以每年从境内外核保险业务中提取50%-75%的净自留保费,第N年提取的核巨灾责任准备金,在第N+10年进行核算,扣除已发生的赔款、费用和未决赔款,余额转回提取年度。”其中,净自留保费指保险人核保、收取保险费后,除去因分保而支付的再保险费所剩余的保险费。

  左惠强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曾表示:“对于核保险巨灾准备金制度,国际上有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存入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就我国最终的执行方案还待监管层确定。”而据左惠强介绍的核巨灾责任准备金的设想方案,其中包括准备金未核算之前,可享受免税待遇,待转回时,如果有承保利润,对承保利润一次性缴纳所得税;准备金限额则以提取年度境内外业务承保能力中的最大值为目标值;计划准备金只用于重大赔款的理赔,含核事故和常规事故。

  揭开核共体的神秘面纱

  在核保险中的一线组织即核共体,中国核共体由国内25家财险、再保险公司组成,成员之间实行核保险连带责任制度,与全球20多个核共体组成了再保险网络,以应对核事故所引发的巨额保险赔偿要求。

  陈文辉对核共体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希望不断完善核共体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连带保险责任制度、成员准入和退出制度、成员偿付能力监测制度、成员核保险承保能力审核制度等各项制度;二是为完善国家核损害赔偿体系提供支持;三是建立核共体核损害赔偿巨灾应急管理机制;四是不断满足核电工业更高的保险保障需求,下大力气搞好各险种产品的创新;五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除了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而言,核保险领域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核损害赔偿的立法。据了解,虽然核保险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但我国核事故损害赔偿的立法及赔偿限额等问题迟迟未解。截至目前,我国仅于2007年6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国函[2007]64号),即64号文。

  中再集团董事长李培育表示:“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核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这与我国核电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迫切需要予以解决。中国核共体在长期的业务实践过程中,在国际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为我国核损害赔偿立法献策献计。”另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中。

  李培育还介绍:“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中国核共体境内业务每一危险单位净承保能力已增长到约9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目前,中国核共体提供的核物质损失一切险保单是全球核保险领域保障内容最全面、保险限额最高的保单品种之一,单张保单最高限额达20亿美元,当前为价值约3000亿元的核电财产提供了保险保障。”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068万千瓦。2013年完成工程建设投资609亿元,在建规模世界第一,主要机型为我国二代改进型、AP1000、EPR。另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中国核共体境内业务部分累计支付赔款1681万美元,未决赔款2427万美元,境外业务累计支付赔款480万美元,未决赔款100万美元。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P2P短板亟待补齐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