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唐斌:四方面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来源:当代金融家 时间:2011-02-16 15:10:22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听取高级管理层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专题报告,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风险管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意见。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风险信息传递体系,以及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纵向风险信息传递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确保该部门具备足够的权威、地位、资源和与董事会进行直接沟通的渠道,保证其独立性。

第三,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持续关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状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监督高级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责任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部门,该部门应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并可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和报告线路。首席审计官的聘任和解聘应由董事会负责。首席审计官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及时报送项目审计报告。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建立董事会绩效评价制度

董事承担公司财产的受托责任,董事履职也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对董事和监事的履职评价体系,明确董事和监事的履职标准,建立并完善董事和监事履职与诚信档案。这也是近期银监会关注的重点,前不久,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对董事会绩效评价给出了一个原则性框架。

我国公司治理正处于从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的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管理者约束与激励机制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市场化约束机制难以迅速构建的条件下,设计出科学的管理者激励机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应建立与银行企业文化、长期目标、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整体效益、岗位职责相联系科学的激励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公正透明的董事会绩效评价标准程序。绩效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利益原则,确保银行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一致。银行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特别关注下列事项: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没有达到监管要求;资产质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他风险状况或赢利状况明显恶化。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要形成良好的运行制衡机制,必须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理顺公司治理关系,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权、利,以此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