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刘福垣:民工争夺战逼迫东部产业升级

来源:腾讯财经 时间:2011-02-15 16:35:16
2月12日消息,春节后,“用工荒”、“招工难”现象继续上演,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微博)对腾讯财经表示,“民工争夺战”争的好,对于民工来说是好事情,他们在家门口有了就业的机会,较有利于解决民工身份问题,这种争夺同时也可以促进东部产业升级速度。

近日,富士康、英业达和广达联合在重庆市火车北站设立现场招聘点。在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当下,这些深入西部的台资IT代工巨头希望能“截留”一部分本地的劳动力,以确保今年不出现“民工荒”。

刘福垣(微博)认为,虽然目前看来用工争夺激烈,但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现在的民工争夺还是带有一时的季节性因素,实际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仍然不稳定。

他表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新上项目较多,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也比较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需要大规模的征用低端劳动力。这在中国的发展中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并不代表劳动力短缺。

刘福垣同时指出,现在真正短缺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农民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很慢,而现在的国内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产业的升级,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越来越多。

“中国不要拿‘人口红利’说事。”刘福垣强调,对于中国来说“人口红利”是个伪命题,是发达国家对聘用低端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方式的概括。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这些东西做的好,根本不存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说法也不科学,人口只有“高龄化”没有“老龄化”,“老龄化”是把60岁作为标志,超过60岁就叫做老人,这个分法已经非常不合适。实际上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延长,劳动的寿命也延长老龄化的标准要往后退,如果社会的发展没有就业压力,高龄人口创造的财富往往更加多,他表示。

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使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两地去年吸引外资分别达到64.1亿美元和63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

与中西部地区对民工堵截相对应,东部地区同样采取了到“家门口”接农民工的措施。这种区域性的民工争夺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

刘福垣认为,作为东部地区,已经享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政策待遇,在这个时候仍然和中西部地区去抢农民工,就显得有点“素质不够”。东部地区必须进行产业升级,用技术代替工人。

“现在的民工战争的好!要争下去,不争高科技上不来,创新型是市场逼出来的。东部的经济发展一靠土地,二靠农民工;靠土地集约,劳动力集约,这不是正常的发展模式。现在这样的竞争,比政府的号召要好的多。”刘福垣表示。

他最后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结构和先进的经济结构的矛盾,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民工的社会身份问题。两亿五的农民工创造的GDP超过了50%,但是身份却没有转变。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改变了70%劳动人口的社会分工角色,而人们的社会身份,仅仅改变了30%左右。正是这个矛盾使我国内需不足依赖外需。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