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两会已经圆满落幕。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所提议案提案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于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等方面,为两会烙下“民生本位”的印迹。在此,特精选出了本届两会十大热点提案议案,聚焦“炮轰硝烟”散尽后裸露出的极富质地的公共议题,我们希望决策层面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不会因为两会的结束而冷却。
股市:
政协委员李冬玉:新股发行改革 建议恢复市值配售
“拉动内需必须提振股市。”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认为,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有三大弊端:有利于形成机构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严重垄断,询价对象只是制定的若干机构投资者,他们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小投资者则中签机会很少,违背了公平原则;促使大量资金流向一级市场集中,危及二级市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助长了流动性资金泛滥,众多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巨额资金进入一级市场,其中包括大量违规资金。
李冬玉认为,新股发行改革的关键在于釜底抽薪,彻底改变只为国企融资服务和对大股东大机构进行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的倾向,而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建议恢复市值配售,也可效法香港的“人手千股”或者变资金摇号为账户摇号。
政协委员张赛娥:今年上半年可重启IPO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集团董事张赛娥表示,目前内地IPO缓行也许有一定道理,但理论上讲,市场条件并不应该构成IPO的约束,上半年即可重启,或许可刺激一下市场人气。
张赛娥说,香港市场一直都不会限制IPO。因为市场表现不好的情况下,承销商自然不愿包销,市场机制自动起到了限制IPO的作用。至于圈钱,如果新股让大家觉得一定会涨,这证明还有市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投资者现在并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个税:
全国人大代表张剑星: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
在经历了对个税起征点的高度关注后,“家庭综合税制”终于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然而,“按家庭缴纳个税”到底该怎么征收,如何判定家庭人口,如何监控家庭收入,如何体现税收公平?……一系列的问题让这个改革方向仍显得有些“前路漫漫”。从哪里能够寻找突破口?
“先从负担较重的困难群体如单亲家庭、双薪之家但负担重、多代同堂家庭入手,做试验点不失为一个办法。”全国人大代表蒋海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单亲妈妈:月工资5000元仍觉压力大
杨女士是一位在某省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上中学的女儿,由于自己本身是家中独女,还要照顾两位老人,每个月都要固定给生活费,加上女儿每学期的学费等各项开销,尽管一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但杨女士仍觉得压力很大。
“我和前夫离婚快10年了,当时法院判前夫每个月给女儿赡养费500元。那时候这个数感觉还行,但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中间也交涉过,可前夫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增加。我也知道他的情况不是特别好,也没办法。”杨女士说得很无奈。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工资5200元,扣除三金一险、个税等费用,拿到手的是3600多元,每月给父母500元,女儿的费用500元,各种日常开销尽量节省也要1500元,还有800元是固定储蓄,攒的是女儿上大学的钱。“最后手里灵活的钱只有几百块,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就一点都不剩了。”
不少单亲家庭和杨女士的情况类似,甚至还有更多人收入远没有杨女士高,只是刚刚过了广州人均月收入的平均线,他们的压力就更大。一位单亲父亲在看到关于个税改革的问题时提出,能否给单亲家庭先减免个税或者退税?
减免办法:困难群体可先纳税再反拨
“个税改革变单纯调整起征点为综合考虑家庭负担来征收是很好的,这让税收政策显得更为公平,也能够实现‘多收入多缴税’的原则。而从单亲家庭入手的确不失为一个办法,毕竟婚姻关系还是较易查的。一项改革总要寻找突破口。国外就有这样的做法。这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全国人大代表蒋海鹰认为,不仅仅是单亲家庭,还有其他一些困难群体也可以率先改革,比如双薪但负担特别重、多代同堂家庭等。
来自广东信宜的吴菊代表也认为,如果个税改革要一下子全面铺开显得有些不现实,首先财政就不一定能受得了,因此从困难群体先入手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和谐社会”。“我身边就有同事是单亲家庭,也有下岗职工家属,他跟我说虽然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两口子一平均,还生活在贫困线上,即便这样仍要交税,的确显得有些不公平。”
那么,如何实现对困难群体的个税减免和补贴呢?“依照我国目前的情况,要从一开始就分项扣除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先纳税,再反拨。”蒋海鹰代表建议,若从一开始就让纳税人自行申报免税项目,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会不太好判定和监控,可能出现多报、漏税等现象,但先扣税到年底再根据申报项目核实后反拨,就显得相对简单,且容易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