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就2016年而言,本人深信集团在内地和香港的租金收入可录得增长。然而,我们必须小心审视租户零售额。坦白说,尽管我们悉力以赴,本人对此不大乐观,而这早晚会为租金带来压力。下半年本应为零售旺季,但事实上内地的租户于2015年下半年的零售额却出现下降,这现象令人担忧。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方有机会保持租赁溢利增长。
然而,管理层不单只顾及短期表现,亦同样戳力于本公司的长期稳健与福祉。现时的低迷市况总有一天会过去,但我们于其时的状况如何?由于我们没有财政压力,所以我们今天临危不惧;相反,我们正投放大量时间和资源研究各项长远议题。
市场广泛关注电子商务及其对购物商场的影响。本人曾在致恒隆地产股东函内,花了相当篇幅讨论这个议题,读者可到我们的网站登入恒隆地产2013年度年报便可阅览。本人当时的论点至今仍然适用。
在该份函件内,本人亦介绍了集团的EST计划—体验(Experience)、服务(Service)和科技(Technology),亦即运用科技来提供崭新服务以丰富购物者的体验。为了解其他人在这方面的做法,我们数年前派出同事造访美国和澳洲的主要购物商场。不同的公司看来正进行不同的尝试,但我们看不到有惊天动地之举。与此同时,我们正发展自家的EST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们相信,零售市场有可能正悄悄地进行一场革命。首先,全方位零售将会存在一段长时间。迄今进行零售的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通过实体店和通过互联网,亦即电子商务。就后者而言,如何完成销售只属于操作枝节,随着时间可以转变;重要的是交易模式。约五十年前,我们曾有透过邮购或电话订购进行的目录营销,如今则是网上销售。移动设备令后者更加可行,并且实际上更加方便。因此,互联网对实体店的影响会较大,但正如昔日的邮购和电话订购没有取缔实体店,网上销售亦然。
然而,这只是从一方面而言。另一方面,科技例如电子商务在抢去实体店生意的同时,亦可改变购物商场顾客的行为,令实体店增加销售,这对我们的业务可带来甚为利好的影响。未来数年,在大数据与移动设备结合下,将令零售体验大大提升。
举例说,以今天的科技,我们可以提供以下的服务:当顾客驾驶她的汽车进入我们的购物商场停车场时(我说「她」是因为我们七成顾客是女性),显示屏幕可亮出欢迎她光临的信息。由于这位顾客以往曾多次在购物商场某一区的某家商店购物,我们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建议她在该区泊车,并可以进一步告诉她那里还有多少个车位以及每个车位的编号,更可以透过她的手机直接引领她到车位去。
待她进入购物商场后,我们的网上礼宾服务可以为她提供购物商场各项重点信息,例如有甚么新店开业及所处地点、她会有兴趣的新产品(我们有她以往的购物记录和购物习惯)、什么产品正在减价、什么餐厅评价高、有什么菜式、是否有座位等。本人会让读者发挥想像力,提出更多科技可以造就的服务。欢迎读者把好主意告诉我,我的电邮地址载于本函件末。我们会将你们的意见加进构思库,并研究把部分开展落实。
显而易见,这种新的购物体验既有趣又高效,应可推动客流及增加租户的零售额;凡此种种,应可令我们享有较高的租金水平。
此乃为何我们近期愈发意识到,我们的业务不仅需要B2B(企业对企业)—亦即我们作为企业,把商铺租予同样为企业的店铺东主这个模式。我们必须为业务加入B2C(企业对消费者)的元素,同样地与购物者更直接地打交道。诚然,我们一直以来都有这样做,但我们会把它提升到更高层次:我们要为租户及与租户携手向顾客直接推广。
因此,我们会与品牌和其他店主更紧密合作以收集资料,令租户与业主同时受惠;我深信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阁下可参阅本人最近致恒隆地产股东函内的有关论述。
由于EST涉及的是科技应用而非创造科技,推行这个计划并不太难,尤其对我们此等规模的公司而言并非特别昂贵。我们只需要有一个既年轻、且精通科技并紧贴消费市场的程式开发团队。
然而,有一点值得一提:就EST而言,几乎没有专利可言。任何人有甚么好点子,迟早都会被抄袭。业主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方可保持购物者的体验新鲜和有趣;这就是应用科技的本质。我们锐意成为推行有关计划的首批地产商之一,为这些服务建立声誉,这与我们在商场硬件方面的做法无异。我们亦会与时俱进向别人学习,正如许多人会向我们学习一样。我们定会不断开创新猷。
最后,让本人回到本公司的短期前景。监于现时乃我们进入内地市场以来目睹的最艰困的零售环境,抱有太高期望并不明智。自1999年我们首座内地购物商场开业以来,来自租赁业务的溢利未尝下跌。我们将竭力确保租金收入有所增长,对此我们颇有信心,同时租赁溢利亦有所增长。
我们会否出售香港住宅单位将取决于市况,其可能性肯定存在。正如本人去年撰述,香港楼市颇为健康,单位价格愈高的产品,其贬值的机会愈低。因此,我们对浪澄湾余下672个单位或蓝塘道18间半独立大宅不太担心。如若市况许可,我们将购置更多土地发展住宅物业。我们一直都有监察市况。
董事长
陈启宗
香港,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