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民营快递
随着电商的兴起,整个快递市场也迅速做大,“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其中百世汇通已改名百世快递)等快递公司,以给淘宝做配送为主营业务,这几家公司每年的配送量占了中国快递业半壁江山。
同时,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跨城快递需求旺盛。尤其是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国范围内城际之间的小件配送市场迅速扩大。以小件起家的顺丰,很快在全国市场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当年快递业的“北方王”宅急送则显得四平八稳。为此,陈平曾在宅急送启动小件革命,无奈整个公司过去都是做大件物流的,转型异常艰难。
当时陈平招了数千人来做小件市场,最后只能裁员。后来陈平又在宅急送内部推动拥抱电商的战略,但董事会意见不一,陈平负气出走,创办了专门做电商配送业务的星晨急便,拿到了阿里的战略投资,但后来同样因为加盟制带来的管理问题而失败。
这也逼着京东等电商公司开始自建物流和配送团队,并在今天成为京东的一个核心资产。
对顺丰的成功,刘建新的总结是:速度、专注和自营。
顺丰是第一家有自己飞机送货的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官网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7月,有19架自有飞机。加上顺丰目前还租用了一些飞机,飞机规模已经向邮政EMS看齐。按照新华网的一个数据,2016年邮政EMS的自有飞机将达到43架。
最关键的是,顺丰坚持的是自营模式。当时很多快递公司为了高速扩张,采用的都是加盟模式,比如宅急送。陈平就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加盟制造成地方割据的问题,经常需要总公司“打割据战”。相反,顺丰没有出现管理问题。
到今天,顺丰已经是中国民营快递之王。刘建新给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个数据显示,目前顺丰是中国民营快递里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大概占了30%左右,然后是“四通一达”。但如果从快递件数来看,“四通一达”占了整个快递业一半左右的量。
马云、刘强东强势入侵
在刘建新看来,中国民营快递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黑快递”阶段。从1993年到2005年,中国民营快递身份尴尬,长期戴着顶着“非法”帽子艰难求生。
二是国民待遇身份。中国在2005年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2007年中国邮政实现政企分开,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民营快递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摘掉了黑快递的帽子。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9年至今,伴随着电商时代来临,民营快递发展壮大。但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保护市场地位,顺丰在2013年做了公司成立20年后的第一次融资。2013年8月,顺丰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签署协议,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股东。
但过去2年里,快递市场出现了更大的两个玩家:一个是马云的菜鸟网络,另一个是刘强东的京东物流。
菜鸟网络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快递业的天猫模式,它在云端建立一个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快递公司可以入驻这个平台。
京东物流的模式则像是搭建一个快递业的京东模式,即自营式的物流和仓储开放平台,把京东的配送和仓储的冗余服务能力,开放给快递公司使用。
尽管顺丰也是菜鸟的一个小股东(占股1%),但菜鸟的出现让顺丰本来有希望吃掉的对手们,抓到一根结实的树枝。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快递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如果没有菜鸟网络,严重依赖电商订单的“四通一达”很可能被顺丰吃掉。但菜鸟的出现,给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走出“以价换量”粗放增长模式的机会。
而京东物流做大后,跟顺丰争夺起一线的快递网络资源。多个北京的小型快递公司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身边很多小快递公司,都在想着能不能把自己的配送站卖给京东等电商公司。
这些线下网络资源,各自为战的时候没有力量,但站点都是优质资源,整合起来能形成一股势能。本来顺丰是最有希望接收的买家,但京东等电商公司更愿意砸钱拿下这些网络资源。
“最关键的还是留住和吸引人才。快递业最缺的是管理人才,菜鸟和京东物流的出现,让顺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稀释了不少。这也是顺丰着急上市的一个原因。”上述要求匿名的资深快递人士说。
2015年,是顺丰变化最大的一年。一是完成了组织架构大调整,组建了速运、供应链、金融、商业、仓配五大事业群。二是顺丰跟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等公司一起,建立了一个跟菜鸟和京东抗衡的物流开放平台“丰巢”。
在菜鸟,申通、中通和韵达只是持股1%的小股东。但在“丰巢”,顺丰让这几家公司各持股20%,可见顺丰保住江湖地位的决心。(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