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14位专家联名上书国土部与住建部 建议二次房改弥补住房体制缺陷

来源:世界经理人 时间:2009-08-26 11:10:08
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却是空白。

  北京商报记者潘建8月26日讯 随着地价、房价的新一轮飙升,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相互推诿加剧,现行住房制度的弊端显露无疑,“二次房改”的呼声也随之而起。

  昨日本报获悉,14位房地产界专家学者日前已联名上书国土资源部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议进行二次房改,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此次联名上书的发起人、住宅法专家李明向记者表示,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却是空白。

  据李明介绍,此次14位专家提出的“三三制”就是基于三个阶层,实行“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具体而言,针对中等收入家庭,提出了“四定两竞公共住房”,即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方式招标供地建设的准市场化平价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

  而保障性住房则以政府划拨方式供地,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商品住房仍以“招拍挂”方式供地,由建筑开发商开发建设,户型面积和房价由开发商自主确定,满足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1998年开始的第一轮房改,明确了货币化房改方向,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适房;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

  然而目前的保障房制度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许多中等收入家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保障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博客)此前就曾提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在体制及政策上都存在很大问题,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房地产业已到了“二次改革”的关头,而二次房改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建立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减轻高房价给“夹心层”带来的压力。

  住房体制存在缺陷 专家呼吁启动二次房改

  经济参考报讯 “实践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与市场房租房价严重脱节。对于城镇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来说,住房货币化早就名不符实,住房保障只能依赖政府。而政府很难有足够财力对多数居民提供住房保障,随着时间推移和新职工增多,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国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居民住房体制,考虑启动‘二次房改’。”中国投资学会刘慧勇副会长、孙洪先秘书长等专家近日呼吁进行“二次房改”。

  住房体制存在三大缺陷

  “我国目前的城镇居民住房体制存在三大缺陷,迟早都必须深入进行改革。在确保改革方案思虑周全的前提下,二次房改越早进行越好。”刘慧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首先,货币化补贴政策与市场房租房价严重脱节。”刘慧勇说,切实可行的住房货币化,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住房实物供给充分,二是货币化住房补贴的数额能够跟上房价和房租的实际涨幅。在1998年决定实行货币化改革时,我国并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

  其次,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缺乏制度保障。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供给对象定位模糊,供给方式和程序存在制度性漏洞。从原则上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对象应当包括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进入城镇长期务工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面临无法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的尴尬局面,政府很难有效地核实经济适用房购房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再次,禁止单位提供住房实物保障也存在弊端:一是无法就近上班的城市职工将与日俱增;二是增加城市交通量和能耗,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三是职工上下班时间长,增加疲劳,降低效率,对单位也不利;四是削弱保障性住房的周转性、流动性与分配使用合理性;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的责任全由政府担负,难免漏洞百出。

  二次房改瞄准四方面目标

  对于二次房改应该达到的目标,刘慧勇认为应该达到促进职工居住半就近、住房保障全覆盖、引导住房升级有节制和促使住房流转更规范四个方面的目标。

  刘慧勇说,优良的城镇居民住房体制应当能够促进职工就近居住,而不是产生逆向作用。综合各方因素,现实可行的考虑是将“促进职工居住半就近”,作为二次房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应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从技术层面看,实现居民有住处,并非难事;但当前体制和政策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刘慧勇指出,应引导住房有节制地进行升级。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升级客观上需要有一定的节制,既要使多数居民具有改善住房的动力和能力,又要抑制少数高收入家庭过分扩大住房面积,这也应成为二次房改的目标之一。

  同时,他认为二次房改应遵循城镇住房保障“单位为主、政府为辅”、单位住房保障“实物安居、货币宜居”、政府廉租住房“街道代审、单位转租”、城镇商品住房“面积设限、税收优惠”和建房用地“廉租定价、商品竞价、廉租优先、距离优先”等五个原则。

二次房改

作者:  责任编辑:拓荒者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