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一位57岁的曾先生在失业后前往人社部门申请失业保险金时,却发现自己竟然是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一突如其来的“身份转变”让他措手不及,也引发了关于身份信息被冒用的广泛讨论。
曾先生表示,他曾在2010年遗失了身份证,并在当年补办了新的证件。然而,他从未参与过任何公司的注册或经营。直到今年7月1日,他在中山市港口镇人社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时,工作人员告知他名下有两家公司,分别是“深圳市浩海涵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永润祥商贸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14年,目前状态为“吊销,未注销”。
这一消息让曾先生感到震惊和困惑。他回忆称,自己在2010年遗失身份证后,很快便补办了新的证件,但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利用。他坦言:“我从来没开过什么货运公司,也没参与过任何公司的经营。”
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事的回应是,按照“撤销冒名登记”工作指引,涉案主体申请书留有他本人的签字,需要提供非本人签字鉴定报告作为证据。然而,由于曾先生本人有举证责任,这笔笔迹鉴定费用需要他自行承担,预计费用在七到八千元之间。对于这笔费用,刚刚失业的曾先生表示无力承担,同时他质疑市场监管部门在当初为冒名办理登记时是否存在失职行为。
针对此事,曾先生已经向深圳警方报警求助。网络安全专家提醒公众,遗失身份证后,一定要及时挂失补办,避免被冒用。例如,可以通过派出所报案、登报声明遗失等方式保留证据,以便在被冒用后能够更快澄清事实、免除责任。
此外,专家还建议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电子营业执照”查询自己名下是否有开公司,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律师指出,既然事主提出注销申请,确实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存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这一事件不仅让曾先生陷入困境,也引发了公众对身份信息保护的关注。在数字化时代,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一旦身份信息被冒用,不仅可能影响个人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对个人的信用记录造成严重影响。
曾先生的经历提醒我们,身份信息的保护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证件,避免因一时疏忽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BAT三巨头: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大势 近日,马云、马化腾已相继发表公开信,分别指向新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而李彦宏也发表观点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弃网向实。 相关信息显示,BAT弃网向实,最看重的依然是技术的第一推动作用。10月23日,马...【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