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被判赔17万,维权之路仍无终点

2025年07月12日 16:03:08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4年5月,上海车展上,一位女子站上特斯拉车顶高喊“刹车失灵”,引发全国关注。这一事件迅速演变为一场关于消费者权益、舆论监督与法律边界的大讨论。然而,经过近两年的法律拉锯战,2025年7月11日,法院最终作出判决:女车主张女士因在车展上爬上特斯拉车顶并高喊“刹车失灵”,被认定为侵犯了特斯拉的名誉权,需向特斯拉公开道歉并赔偿17万元。这一结果不仅让公众对维权方式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引发了对消费者举证责任与企业责任的广泛讨论。

  事件起源于2021年4月19日,当时张女士在特斯拉上海车展上身穿印有“刹车失灵”的T恤,爬上车顶表达对车辆质量问题的不满。她认为特斯拉刹车系统存在严重问题,但特斯拉方面则称其行为属于主观臆断,并未提供充分证据支持其主张。此后,张女士多次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开场合表达诉求,甚至在行拘释放后继续发声,坚称自己是“维权”,而非“抹黑”。

  在法律层面,张女士曾起诉特斯拉,指控其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然而,法院在一审中驳回了她的全部诉求,并认为她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车辆存在刹车失灵问题,其行为构成诽谤。尽管如此,张女士并未放弃,她表示将保留申请再审的权利,并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然而,2025年7月11日,法院二审维持原判,张女士最终败诉,需赔偿特斯拉17万元。

  这一判决引发了公众对维权方式的广泛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张女士的行为属于“以暴制暴”,缺乏理性表达;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消费者在面对企业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权过程中举证困难,容易被误解为“抹黑”。此外,特斯拉方面也因该事件遭受了超过1.1亿元的订单损失和商誉损害,17万元的赔偿金额显然难以弥补其损失。

  与此同时,特斯拉与另一位自媒体博主封某之间的名誉权纠纷也牵涉其中。封某曾被质疑是“车顶维权”事件的策划者,但双方均否认这一说法,并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这一事件再次表明,在舆论高度关注的公共事件中,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往往复杂多变,法律的裁决并非唯一解决方式。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起案件也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维权的普遍困境。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车辆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然而,由于技术门槛高、证据收集难度大,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常常面临举证困难、舆论压力等问题。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品牌影响力和公众形象在此次事件中受到一定冲击,但也促使企业在数据管理、用户沟通等方面更加谨慎。

  尽管张女士败诉,但她的维权行为并未停止。她表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呼吁更多人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企业时,消费者应更加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误解。

  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的落幕,不仅是一次法律上的胜负,更是一次关于消费者权益、舆论监督与企业责任的深刻反思。未来,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