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5 后期
剪辑阶段做了哪些删减?相关部门做何评价?
算上前期封训,《十二公民》前后拍摄不到50天。但后期剪辑却花费了一年。制片人王鲁娜透露,“我们第一版剪辑出来就有两小时26分钟,最后花了11个月精剪,一点点剪到现在的106分钟”。
被剪的重头,首当其冲是外景。王鲁娜坦言,《十二公民》的外景戏精剪后就有半小时,这些戏份主要是铺垫各位陪审员生活背景的内容,比如何冰脑袋上的伤口的来历等等。
此外,就是三条父子线的铺垫,“原剧本里有三条父子关系,富二代跟他的生父,还有三号韩童生老师那个出租车司机跟他的儿子之间,还有何冰跟他的儿子之间。但是我们当时的这些小抱负小野心,因为我们表达能力有限和篇幅的有限就删掉了”。
再如陪审员中那个唯一的大学生(1号陪审员),为何从一开始就莫名地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这些在最后的成片中看不到背景的铺垫。
王鲁娜介绍,1号陪审员的戏份也被拿掉不少,在片中他的同学都认为这些家长一定会敷衍了事,两分钟就判定嫌疑犯有罪,但他并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这些家长,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对家长们表现出来的无礼与混乱感到失望与焦急。
在王鲁娜看来,删剪很让人心痛,但最终能让影片更为纯粹。“这个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小但是很精致的东西,有很多留白和想象的空间。那我们把这个空间留给舆论,留给观众,让大家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有足够的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角度。最终的效果是,越看越觉得这个版本最干净,同时又是最大气的”。
除了这些让影片更为浓缩的删减外,影片也在相关部门的建议下删减了一些在公检法方面不大符合现实的细节。“比如我们有一个镜头是何冰从出租车下来的时候抱着那个案宗的密封袋。这个情节检察院的领导就说,其实我们的案宗是坚决不可以带到除了保密室之外的任何地方的。这个就是逻辑上不OK的。”
王鲁娜还透露,这些现实合理性方面的建议很多都是针对外景戏方面,属于片方自己就打算删除的部分,所以可以说,影片给检察院方面送审时,几乎是“一刀未剪”,还得到了好评。
“最高检政治部从剧本阶段就给予好评,并为成片的送审保驾护航。他们说,关于检察官的主旋律影片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倾家荡产、家败人亡。这个检察官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民检察官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5月15日,《十二公民》正式登陆院线,接受市场检验。在此之前,片方在近20所高校做了点映,收获好评无数。但王鲁娜称,相比票房,自己更看重影片对社会现实折射出的意义。“包括最近的聂树斌案,其实也设置了一个人民听证会,我们的法律制度也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