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
剧本高于一切,许鞍华由“看”变“说”
李樯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文本创作功底在这部电影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擅长用镜头表现细节的许鞍华,这次完全忠于剧本本身。不似《桃姐》一般用最具真实感的老年人生活细节堆砌情感和叙事,《黄金时代》里,台词占到了很大比重,剧情的推动,都跟讲述有关。通过演员们面对镜头的诉说,故事进展得以交代;通过演员彼此之间的对话,人物关系得以展现;萧红在电影里有大段自白,内容来自与萧军信件的内容,以及《商市街》、《生死场》、《呼兰河传》,每每到达这里,电影变成了一首散文诗,抒发情感。
【结构】
平铺直叙的编年体 含蓄的民国式表达
《黄金时代》故事性并不强,它不是一个追求故事跌宕起伏的电影,而是像编年体一样,忠实记录了萧红从离开家到离世这一段时间的生命经历。在叙事手法上,却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过去中穿插未来的场景,这样的错位感,在新鲜感之外却多了一丝危险,因为若是不知道谁演的谁,或是在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很容易混淆。举个例子,前一秒钟还是萧红与萧军一起在朋友家看话剧排练,然后一起过新年。下一个镜头就切换到了萧红与端木蕻良在延安的时候,原来以上的内容都来自于萧红对端木的讲述。诸如此类的镜头切换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穿梭剪辑,实验性更强了。
有人会用“朴实、稳重”这两个词形容萧红不同时期的作品。按此评价来说,《黄金时代》就好比萧红的文章。民国时期的文字不如文言文一般晦涩,但又不像现代语言那样直白,而是介于晦涩与直白之间的暧昧分寸感。
在表现萧军离开后,萧红对待端木蕻良的关系时,用了一场这样的戏:萧红拿戴在身边多年的木杖找到聂绀弩,对他说,端木今天想让我送给他,可我有些犹豫,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说我把这个木杖已经送给你了,如何?用这样“民国”的方式表现两人关系的欲拒还迎,含蓄却有分寸。
《黄金时代》成赢家 汤唯失影后无畏
【角色】
可被多重理解的复杂性格,郝蕾冯绍峰戏很足
李樯与许鞍华并没有仰视或者俯视萧红,而是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审视这个女人。既然用的是间离效果,那么,每一个除了她本人之外的角色,都发表了对她的看法。同时,导演和编剧也不避讳于描写她那为了生计而生出的复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