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菲总统与中国外长握手一手插兜:称这便是诚意(2)

来源:复兴网 时间:2015-11-17 18:57:50

      2015年6月3日,阿基诺访问日本期间被问到中国崛起,他竟然把现今的中国比作纳粹德国,还说“我粗通历史,我想起……德国如何试水温,以及其他欧洲强权的回应。”他是指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个月,在欧洲略地的举动。“他们一边试水温,也准备好打退堂鼓,如果那时法国出声(要他们退后)的话,如果那时有人叫希特勒停手,或叫德国停手,或许就可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番话显然是在暗示世界不能对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行动再姑息下去。只是不知道“粗通历史”的阿基诺怎么忘记了,当年正是“法西斯日本”侵略了菲律宾。建议《纽约时报》下次可以拿这个问题问问他,也好显示菲律宾总统对于历史的熟稔。

      阿基诺三番五次的言论挑衅,也让中菲在南海争端上不断升温。从2012年的黄岩岛对峙事件,到2013年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再到2014年强登仁爱礁事件,菲律宾一直步步紧逼。2014年,菲律宾还与美国签订了《增强防卫合作协议》,使美国重新获取了使用菲律宾军事基地的权利。再加上连续不断的海上演习、骚扰中国渔船正常作业,阿基诺政府在南海可谓费尽心机。

安倍与阿基诺谈南海安保合作

      在阿基诺对华政策的影响下,菲律宾媒体也是一片“反华”之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媒体有关中菲领土主权争端的报道,甚至使用“欺凌”(bully)一词来形容中国的行为,在提到争议岛礁时前面也总要加上一个固定形容句: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内。对于中国的主权诉求,则不忘指控:中国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提出了要求。实际上,在岛礁建设活动方面,越南与菲律宾比中国还早,这一点却被菲律宾媒体巧妙地隐藏了。在媒体的煽动下,菲律宾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华浪潮,中菲关系一再陷入低谷,高层互访也几乎停滞。

      顾全大局,中国积极参与马尼拉APEC会议

      回到文章开头那一幕,王毅此行是为习近平本周要参加在菲律宾举办的APEC会议打前战。算起来中菲领导人最近一次会面还是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和阿基诺有个短暂交谈,彼时阿基诺还曾表示,“愿同中方解决有关问题,希望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然而数一数这一年来中菲在南海上的冲突,丝毫看不出菲方的诚意来。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美军战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阿基诺甚至表示欢迎,并称菲方将为美军航行南海提供后勤支援。如果这也是“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一种方式,阿基诺的治国理念还真是与众不同。

      此前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时,曾有传言习将“绕过”参加本届APEC会议,以表达对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的不满。随后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国会积极考虑这一事宜,直到此次王毅出行,中国以顾全大局的包容心态不计嫌隙,积极参与。毕竟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平台,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该组织级别最高的会议。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场合是不会缺席的,这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当拥有的气度。

习近平与阿基诺

      而且对于中国来说,本届马尼拉APEC会议也是对去年北京APEC会议的延续。在北京会议一周年之际,中方向APEC会议提交了《APEC北京会议成果落实进展报告2015》,将在领导人会议之前举行的2015年最后一次高官会和双部长会上审议。这一年来,中国不断践行北京APEC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在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项目稳步推进,也希望马尼拉APEC会议能在推动亚太繁荣这条道路上有所贡献。

      尽管菲律宾方面一再表示此次APEC会议将聚焦经济议题,不谈南海问题;为表重视,还安排习近平与阿基诺“比邻而坐”,中方也将做压轴演讲。然而根据菲律宾《商报》11月12日的报道,针对联合国常设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发表第一阶段裁定,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查尔斯·何塞(Charles Jose)发表声明称,“我们有决心走仲裁程序,直到取得合乎逻辑的结果”。因中方在南海的行为“影响了菲律宾的主权及海洋管辖权”,菲律宾“必须寻求仲裁”。菲律宾外交部也对外宣布,菲律宾对中国的南海仲裁案的理据口头听讯已安排在11月底进行。如此看来,菲律宾所谓的“重视”,也不过是笑里藏刀,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依旧不依不饶。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坚守自己的底线,表示出了最大的诚意,也希望阿基诺能够践行自己的诺言,能够顾全大局,表现出东道主应有的风度来,毕竟这次镜头聚焦的是菲律宾,是APEC会议,不是中国,也不是南海,到时候谁出丑还不一定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