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不如战略轰炸机的机翼扇动一次。”很多人都听说过普京的这句名言。被“普大帝”视为战略核力量代表的,不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洲际导弹与核潜艇,而是俄罗斯人西科斯基发明于一战前夕的战略轰炸机。
一架俄空军图-95战略轰炸机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坠毁。显然,这与俄战略轰炸机近年来不断提升巡航强度有关。
近日,中国国家英文报纸以整版篇幅发表文章《中国可能计划发展远程轰炸机》,表示轰-6系列难以满足空军作为“战略军种”的需要。这引发法新社等外媒高度关注,认为这是中国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宣言书”。中国需要战略轰炸机吗?我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两个激动人心的问题,记者请教了钱报智库、著名军事观察家李小健和宋忠平。
美军B2轰炸机
为何要砸重金发展战略轰炸机?
智库观点:它已成为我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最大短板
今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了位于陕西的轰炸机部队,并登上了新型轰-6K中远程轰炸机。之后习近平表示,已将解放军空军定位为战略军种。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期军方的会议上空军已将战略轰炸机定为优先发展项目,《中国日报》《航空知识》杂志等官方媒体更是频频吹风。
诸多迹象显示,中国已下定决心发展先进战略轰炸机。
核大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由陆基战略导弹、海基战略核潜艇与空基战略轰炸机构成。“空军老旧的轰-6中程轰炸机,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小、完全没有隐身能力,作为空基核威慑可谓聊胜于无,成为‘三位一体’的头号短板。”李小健说。
美军B2战略轰炸机
“早在1970年代,为应对苏联可能的入侵,中国提出了战略轰炸机设计方案,代号为轰-8,以轰-6为蓝本放大,翼吊4台涡扇发动机,设计载弹量18吨、航程11000公里。”李小健介绍,但由于技术储备和研制经费不足,轰-8项目在1971年9月终止。
“白天鹅”和“黑蝙蝠”哪个才是我们的样板?
智库观点:B-2隐身路线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未来战略轰炸机应该是怎样的?是应该走“白天鹅”图-160的超音速路线,还是“黑蝙蝠”B-2的超隐身路线?对此,业界和民间多有分歧。图-160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是必须的,B-2在日益完善的反隐身探测体系面前,其隐身效能很可疑。而军事科学院的杜文龙则认为,未来战略轰炸机必须走B-2的低可探测性道路才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