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将涉及72家央企负责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企业。有消息说,今后央企高管收入将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这一举措引发外媒密切关注。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1月3日的文章《中国2014年度回顾》中提及中国央企改革,谈到包括高管降薪、减员增效和引入民营资本等问题,认为这些改革的目的是缓解央企经营压力,提高其活力和效率,并认为这些改革还是“有诚意的,许多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但改革也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据美国《国际财经时报》报道,这项改革旨在消除公众对国企一些高管报酬和奖金的不满,这些人的收入被认为过多。自从2012年中国反腐败战役打响以来,已经有超过50名经理和主管被解职。香港《南华早报》称,一些国企老总除了具有部长或副部长级别外,还得到类似西方企业高管的薪水,而事实上他们领导的机构通常是国有垄断企业。英国路透社称,中国国企控制国家关键性经济领域,但经常被批评为低效率。一些企业本应向国家上缴利润,却往往要靠国家大规模输血。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称,从政治上而言,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反腐运动为国企老总降薪铺路,反腐运动已经打击了一大批在国企和政府工作的腐败官员。被查的高管包括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以及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报道还称,打击腐败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移除腐败官员和高管有利于打掉可能反对改革的强大利益集团;再者,还能警示留任的高管,因为有些高管可能会受到引诱从而企图对降薪一事设置障碍。调整高管薪水可能只是改革的第一轮。印度《经济时报》称,薪水改革是中国国企领域更广泛改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