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美国媒体日前载文指出,在加紧进行远航训练的同时,中国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即将获得提升——10艘最新建造的大型补给舰预计在2015年至2016年服役,“这是(中国海军)使其最现代化的舰艇能进行远洋航行的努力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流传于中国互联网上的信息,美媒分析认为,从去年五六月间,五艘最新“升级版”的903型“千岛湖”级大型远洋补给舰和904型岛屿补给舰相继下水。此后,这5艘“浮动仓库”在中国近海进行了海试,检验机械系统、储油罐、阀门、软管和加油等设备的可靠性。
目前,第一艘新型补给舰已基本完成了试验科目,这个阶段持续了大约9个月。10艘最新建造的大型补给舰预计在2015年至2016年服役
对于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的新舰,9个月的试航并不算长。即便在美国,军舰从下水到海试,再到服役,可能也要耗费数年。据悉,未来,中国还要建造10艘4-5万吨级超大型补给舰,以满足航母舰队的需要。
因此,美国专家评述称,中国补给舰的列装速度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显然,中国海军迫切需要这些船”。根据已披露的资料,中国海军当前拥有两代3型共5艘远洋综合补给舰,包括两艘“福清”级、1艘“南仓”级,及两艘较新的“福池”级(即“千岛湖”级)。
而从2008年底起,中国海军开始派舰只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至今已派出14批护航编队。
中国海军迫切需要数量更多的新一代大型远洋补给舰
通过查阅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仅有“微山湖”号和“千岛湖”号两艘补给舰轮替伴随作战舰艇出航,每次任务离港时间长达1年,按常理推算,已逼近机械和人员的使用极限。因此,中国海军迫切需要数量更多、功能更强的新一代大型远洋补给舰支持类似任务。
现代化战争拼的是后勤。在茫茫的洋面上,航空母舰、特别是大中型常规动力航母,在航渡和作战时需要消耗大量燃油、食品、航空燃油/滑油、各类弹药等。由此不难想见,大型远洋补给舰是航母战斗群和远洋战斗编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已拥有常规航母的中国海军要想更快地走向“深蓝”,就必须提前并积极研制新型的高性能远洋补给舰。
目前,美国拥有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海军,其大型远洋补给舰的装备和运用经验最为丰富。因此,对中国快速建造同类舰艇的事实,美方的关注可谓顺理成章。就中国海军的总体实力而言,以区区5艘现役大型补给舰,为包括护卫舰、驱逐舰、两栖舰和航母在内的不低于75艘主力舰提供补给支持,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