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美国现役补给舰超过30艘,为大约130艘大型主战水面舰艇提供支持。
平均来看,美军一艘补给舰可为4艘舰艇服务,而中国海军一艘补给舰需为约15艘主战舰艇提供给养。海外观察家相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海军的远洋航行和持续作战能力。随着自身现代化建设的提速,中国海军亟需具备完善油水、弹药和备件补给能力的大型综合补给舰,实现最高决策层“走出去”的要求。
即将服役的两艘“千岛湖”级改进型,参考了之前多款国产补给舰的经验,并结合先进技术,被视为未来航母编队的理想“保姆”。
两艘新型补给舰的入役,为中国海军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其航母、战机、护卫舰和其他支持力量,能够像宣传中的那样航行至远离国土的公海,充分展示中国的威慑能力,甚至在一场中等规模的武装冲突中扮演足以影响局势走向的角色。
此外,新型远洋综合补给舰的列装,同样有助于中国海军锤炼多品种、高效率、智能化的补给手段,形成全天候、立体化远洋综合保障能力。
在和平年代,它也能帮助提高主战舰船的在航率,保障海军常态化遂行索马里护航、编队出访和远海训练等重要任务。
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所言,如果没有补给,中国现有的大部分舰艇只能航行数千英里;而在补给充分的前提下,它们能够进行环球航行。因此,大型远洋补给舰的建造与服役速度,完全可被看作中国海军是否存在远征意图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