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竞选总统,让这位前美国第一夫人再成话题。西方文化中鼓励女性抛头露面的特质,以及女性长期公开游走在高层政治中的现实值得琢磨。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从女性从政角度,分析“夫人外交”,顺便谈谈曾经大嘴的希拉里,如何曾惹怒中国。:)
“夫人外交”日益成为公众话题。“夫人外交”的发端无疑是西方。西方文化中鼓励女性抛头露面的特质,以及女性长期公开游走在高层政治中的现实,都是“夫人外交”产生与发展的理由。对中国以及其他很多国家而言,“夫人外交”还处在一种从摸索到实践的学习进取状态。
所以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方模式“夫人外交”的代表——美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具政治经济活力的行为体,其夫人外交被历届总统玩得炉火纯青,一个典型就是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这位美国前国务卿,并且声称竞选美国下届总统的“铁娘子”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其实更像男人。
希拉里
1995年,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访问北京,并参加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她在妇女大会上公开对中国的人权说三道四,让东道主很没面子,此行被普遍认为损害了两国关系。这是美国推行的过于强势的“夫人外交”的一个范例。此后希拉里再也没有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独自来过中国。
布什和劳拉
与希拉里相比,小布什的夫人劳拉则低调得多。她在布什的8年总统任期内,除了陪同其周游列国之外,很少单独出访。即使偶尔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单独访问,也比较谨慎地避谈政治。这种比较柔和的“夫人外交”形式,是布什“强势外交”的一个有益补充。
然而也有例外,特别是到了特定的时间节点,在布什时代即将落幕的2008年,劳拉跑了一趟缅甸和泰国边境,关注当地贫民生活、与难民交流、和孩子们互动。然而在这些社会活动之外,劳拉却对缅甸的政治进行了抨击,还指责中国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对当时的军政府施加压力。不管别人怎么说,这种软硬兼施的“夫人外交”其实最符合美国对“夫人外交”的定义,也算是成功。具体而言,成功的“夫人外交”是需要一些要件的:首先,夫人们的知名度一定要高,具备话题性;其次,夫人们有愿意抛头露面的意愿,具备参与性。第三,夫人们的体貌样态要适合长期的外事活动,具备传播性。第四,夫人们的公关策划团队一定要强大,具备可操作性。符合这四点,再加上一些临场发挥和现场表达,“夫人外交”才具备成功的可能,否则,“夫人外交”很容易淹没在常规外交活动当中变得默默无闻,或者流于形式而导致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