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希拉里参选为何惹怒中国 20年前一幕恐再上演?(2)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4-15 13:52:35

  东方人和西方人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夫人外交”上肯定具有一些不同的表征。

  实际上,夫人外交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夫人,在随同丈夫进行外事活动期间,辅助完成某项社会交流,展现自身魅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外交行为。二是代替丈夫单独展开外事活动。其实人们谈论的“夫人外交”,普遍指向前者,因为更多的外事活动是夫唱妇随的。东方式的“夫人外交”更多也是这种形态,也是西方式“夫人外交”的重要表征。

  首先说说政治概念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夫人外交”。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外交形式可圈可点的例子似乎并不太多,当然是和西方游刃有余的“夫人外交”相比而言。

  不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表面上维持大体和平的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整体呈现了对抗中的缓和事态。苏联、美国以及两个阵营的其他国家多少都开始试探性交往,这时候,东方阵营的“夫人外交”逐渐热络。

  赫鲁晓夫

  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苏联,最高领袖从斯大林过渡到赫鲁晓夫,社会风气渐渐开放,1959年赫鲁晓夫将应邀访问美国,然而外访是否携妻还需要政治局来批准。最终在外长米高扬“给美国人展示苏联开放形象”的建议下,苏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赫鲁晓夫携妻子妮娜访美的决定。于是人们看到,在白宫里,胖胖的赫鲁晓夫穿上了西装击伤了领带,被称为“厨娘”的妮娜也穿了低胸晚礼服,与美国第一夫人站在一起PK。当时虽然并不流行“夫人外交”这一辞令,但国际媒体依然对此给予相当高的关注度和好评,认为苏联领导人终于摆脱了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生活方式,开始回归正常。苏联人的“夫人外交”,确实为自己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安倍和安倍昭惠

  再来说说地理概念上的东方——亚洲人的“夫人外交”。和西方的开放相比,东方人更多强调的是女性的内敛与含蓄。因而无论在几十年前,还是在如今的现实条件下,亚洲国家的“夫人外交”都相对低调。

  以亚洲政治性格最西化的国家日本为例,通常人们只有在首相访问外国时,才会见到陪同的第一夫人身影。在小泉纯一郎当首相以前,日本政局不稳,1年可以换3任首相,因此,很多日本人已经多年不曾看到过日本领导人的夫人,或者干脆都不知道首相夫人的名字。小泉纯一郎虽然当了5年多首相,但由于其在1982年就与妻子离婚,因而当时的日本人更是没福气瞻仰“第一夫人”。

  2006年安倍第一任期开始,日本人才逐渐接受了第一夫人抛头露面的现实,因为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是个喜欢抛头露面的豪放派女子,从其“酒豪”的外号中人们似乎就能感受到这位第一夫人的爽朗和外向。不过由于安倍当选不到一年就,此后日本政坛走马灯再次转动,直到2012年安倍再次当选首相,安倍昭惠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