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切内幕,傅作义不可能知道。
傅作义继续被蒙在鼓里。
就在这年的11月下旬,傅作义接二连三地接到手下人报告,说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的东北野战军正在召开祝捷庆功会;说各部队休整期间还没忘记大练兵;说后勤部门及时下发了冬装,部队战士穿在身上如何的暖和;说林彪在沈阳看望某某部队,和战士们共同包饺子;说罗荣桓出席某个政工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傅作义虽然听得烦了,但他还是非常愿意听。这些消息统统来自新华社以及东北各大新闻传媒。对于傅作义来说,有了这些消息的存在,就等于有了安全感,说明东北野战军还在东北歇着,华北一带,暂时可以高枕无忧。
傅作义错了。
兵书曰:兵不厌诈。
孙子亦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自古以来,战争中的诡谲、狡诈、欺骗、刁钻……都是褒奖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迷惑对方,战胜对手。何况战争本身具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用兵之道岂有一成不变、表里如一的道理?!
表象就是表象。
表象与本质,完全可以是天壤之别。
现在,傅作义得到的情报,便是毛泽东有意制造出来的一种表象。早在决定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之时,毛泽东为了迷惑敌人,不使傅作义过早发现我东北野战军的行动,以达到出其不易迅速出拳的目的,特意巧作安排,令东北各有关媒体大肆炒作我军开展多种活动的新闻,并提请东北军区副政委陈云、第二参谋长伍修权及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带轻便指挥机构先行一周过后,在报上刊登一条林彪仍在沈阳的新闻,同时要求新华社转发该条消息……傅作义果真上当,中了毛泽东的计。毛泽东用“信息”作为武器,在东北野战军主力刚刚踏上入关的征途,就打了一个隐性的大胜仗!
在毛泽东“信息战”的掩护下,11月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指挥部乘火车由沈阳出发,到锦州改乘汽车,经义县、朝阳、建平、平泉、宽城、从喜峰口入关,按预定计划,于12月7日,顺利抵达蓟县以南10公里的孟家楼。
当我东北野战军主力大规模行动数日之后,敌人的飞机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飞行员在空中大声惊呼:不好,“东北虎”入关了!
至12月8日,我东北野战军已有5个纵队越过长城踏入关内的土地,5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正在快速入关的途中……傅作义接到“东北虎”入关的报告,气急败坏,当场摔碎了手中的茶杯。
傅作义怒斥手下人:“不是天天说‘平安无事’的吗?怎么突然之间东北共军的大部分部队就进入了关内!难道他们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吗?近一百万部队啊,浩浩荡荡,我们竟然没有一人及时发现?!”
手下的人个个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任凭傅作义痛骂。
但傅作义很快就不骂了。难道能怨手下的人吗?怪只怪“共军”太狡猾,轻轻地虚晃一枪,就蒙过了众人,让我们吃了大亏。
不过,傅作义不大服气,心想,自己读了这么多的兵书,怎么着就偏偏栽到了毛泽东手里,没有识破他“兵不厌诈”的诡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