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种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对和平、民主、建国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斗争不可避免。因此,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国共势力反转“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其政治主张逐步地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亿万中国贫苦农民的认同,其领导的解放军也越战越勇。战争进行1年后,形势发生了有利的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的430万人减少到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相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由61万人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国民党军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计划,改以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为重点进攻,其余各战场则转为守势。而在陕北和山东的情势也并不乐观:在陕北,虽然国民党军占领了延安,但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陕北解放军主力尚存;在山东,国民党得到的只是其王牌精锐74师被全歼的沮丧消息。
也就是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决定战争进程的主动权开始转入共产党人的手中。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12万大军一举强渡黄河天险,随后挥师千里进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不久,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大军挥戈西进,三支大军与国民党军逐鹿中原,创建了江淮河汉之间新的中原解放区,完成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任务。紧接着,7月,鉴于这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计划用5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同时指出:“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