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剿共保安司令”泄露情报促红军“长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3 15:40:55

  这样,莫雄的机构成了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中共中央特科的工作和“剿匪”的工作汇合在了一起。

  1934年9月:中央苏区“梭标都能戳穿”

  蒋介石建立“南昌行营”的时候,他的对手中央苏区红军有8万多人。

  1933年10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进入了中央苏区。当时的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十分信赖李德,将军事大权交给了李德。李德指挥的特点,是拘泥于教条,并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据当时给他担任翻译的伍修权回忆:“当时的地图大部分是一些简单的草图,误差较大,不够准确,李德也不问,所以他的指挥往往与前线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1933年9月至11月,红军与国民党军在瑞金北边的要地黎川鏖战,由于死守黎川,致使黎川失守,后多次战斗未能收回。这样,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失利。

  同年11月20日,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联合李济深等人,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与蒋介石决裂。蒋介石迅即抽调“围剿”部队讨伐第十九路军,给红军减轻了作战压力。但当时的临时中央未能在军事上积极配合第十九路军。后者在1934年1月被击败。

  错过与第十九路军配合的机会后,蒋介石调整“围剿”部署,致使红军作战连连失利,根据地越缩越小,面临严重危机。1934年4月的广昌保卫战,红军付出参战人员四分之一的伤亡后失败。此后,红军又丢失多地,形势日益恶化。该年7月初,国民党军从六个方向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全面进攻。此时,博古、李德等决策者采取“六路分兵”、“全线防御”的方针,但没有奏效。1934年9月中下旬,中央苏区只剩下七八个县城。陈毅(时任中华全国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形容当时苏区的狭小地域“拿梭标一捅都能戳穿”。

  “庐山会议前两个月,我父亲在德安看到大卡车一辆一辆过,铁丝网大量运到。他就问中央军的一个军需处长是怎么回事。那个人诡异地笑了,说:‘莫大哥,这次剿共与往常不一样了,有红军好看的了。’后来我父亲找到卢志英说:‘看来这次不一样了,红军还是易地为宜吧。’”莫雄之子莫栋梁说。

  “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用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叶剑英(长征前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危机。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莫雄登上了改变历史的舞台。

  蒋介石:“现在剿共大业已握胜券”

  “1934年10月初(一说9月下旬),我奉蒋介石密令上庐山参加秘密军事会议。江西的10月,庐山已开始下雪。开会的地方叫牯岭,这是一个圩场,坐落在1000多米高的庐山顶上。这次秘密军事会议就在离圩场不远的一座礼堂里召开,整个牯岭都置于严密的警戒之中。”在莫雄的回忆中,这场关键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伴随着的是一片肃杀之气。

  庐山军事会议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会议文件足有一二公斤重,每份会议文件都打有蓝色的“极机密”字样,并按名单编号存档。蒋介石借此想给中央红军致命一击。(《蒋介石年谱》中没有提到这次会议。根据《蒋介石年谱》,蒋介石在1934年9月20日之后的秋天,在庐山召开整军会议。1934年10月4日,蒋介石与杨永泰等人离开庐山去武汉视察。据此,这次庐山秘密军事会议召开的时间,应该是1934年9月下旬至10月4日之前这个时间范围内。)这次会议有两百多与会者,都是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五省的省主席、部队司令、军师长、高级参谋,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杨永泰负责具体事项。按照职务,莫雄尚不够级别与会。他能与会的关键,是以前与红军作战的“战绩”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莫雄任江西赣北第四区剿共保安司令后,在地下党安排下,当地红军伪装被莫雄“击溃”,实际上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当“捷报”传到蒋介石那里时,后者还通报表扬了莫雄:“传令嘉奖,考成第一”。因为这个背景,莫雄被特邀出席庐山军事会议。

  “会议打算开一个星期,但才开始两天,因其计划规模之巨大,各项布置之细微,阴谋之毒辣,已使我暗自吃惊!”莫雄回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最阴险毒辣、规模巨大而又布置周密的军事计划!与以前的四次‘围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若此计划得以实施,则红军的处境不堪设想!”

  使莫雄震惊的,是一个名叫“铁桶围剿”的计划,由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汉斯·冯·赛克特(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提出,旨在彻底“剿灭”中央红军。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集结150万大军,以瑞金为圆心,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各参战部队在指定的某一天从四面八方合拢包围苏区(蒋介石计划在当年11月间发起总攻)。一旦包围圈形成,各部队稳步向瑞金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布设重重叠叠的铁丝网和碉堡线。为防止红军突围,该计划还准备了地雷阵和大量美国军用卡车。计划6个月进逼到瑞金。“瑞金四周届时将竖起300重铁丝网,30重碉堡线,以及难以计数的障碍物。”这是计划设想的红都未来的景象。

  很多年以后,莫雄还记得蒋介石在会议结束时的自信:“现在剿共大业已握胜券,望各方负责人积极执行会议的决策,”“毕其功于一役!”

  项与年:为送情报敲掉门牙装乞丐如果一切都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进行,那么等待红军的,将是一个异常冰冷的10月。

  开了六天的庐山军事会议一结束,莫雄将“铁桶围剿”计划文件装到一个大公文包里,匆匆下山。在保安司令部办公室,莫雄把文件交给刘哑佛、卢志英和项与年细看。从他们当时的反应,也看出这个计划的可怕。“他们飞快地看着,脸色随之而变。”莫雄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莫雄和几个人开会决定,将情报要点抄到四本四角号码字典内。随后,由项与年负责运送情报到瑞金。

  目前,关于这封情报的运送过程存在多种版本的描述。

  习仲勋在给《山路漫漫》(卢运泉、李立维编着,人民出版社)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提到:“他(指项与年)最为辉煌的一页,是他和战友在获得庐山会议‘剿共计划’这一重要情报后,为了及时送到中央苏区,敲掉门牙,办成乞丐,穿越多重封锁线,日夜兼程,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当时为临时中央”三人团“成员之一,负责督促执行军事计划——— 记者注)手中。其时,正处在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前夜。”

  《莫雄回忆录》中关于送情报的说法是:“由项与年同志将此全部绝密文件带到南昌我司令部后方办事处。在那里将文件的主要部分用薄纱纸密写抄录,然后由地下党同志藏在鞋底,化装成老百姓千方百计地送上瑞金。同时,他们又发电报给党中央,将庐山会议制定的‘铁桶围剿’计划这一绝密情报向党中央汇报了。”

  李克农之子李力在《怀念家父李克农》一书中的说法是:“并由项与年兼程送交南昌丘吉夫负责的秘密联络点,再由交通连夜送往瑞金。”

  这些描述存在细节差异,但都暗示了情报的紧迫和送情报沿途的凶险: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和堡垒,以及潜藏在后面的死亡威胁。

  项与年的孙女项小米(长篇小说《英雄无语》的作者)近日告诉南都记者,习仲勋的说法应该更准确,“莫雄当时只负责将情报交给了地下党,具体是谁送的,送到哪儿,怎么送的,当时也不可能告诉莫雄。”项小米认为,特科人员并没有通过电报形式将情报送出去,“因为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如果通过情报,我军可以破译国民党的电报,国民党也可以破译我军的电报,当时红军武器装备等等什么都不如国民党,惟独在密码破译这一点上,略胜国民党一筹,但国民党军的情报工作也不是吃素的,通过电报传递如此重要的情报,太冒险了,同时有可能暴露莫雄,所以当时卢志英和项与年等决定,必须亲送。”

  当时,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已经处于十分危险和不利的阶段。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后,依靠上海中央局同共产国际联系。从1934年3月到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遭到六次大破坏。1934年10月,上海中央局的电台被破坏,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中断。

  在传送情报的过程中,所幸没有出现疏漏。莫雄后来回忆了当时的险情:“蒋介石在围剿计划泄露后也没有向下追查,否则查到我身上,要我拿出那些文件来,我将必死无疑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