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成立90周年之际,莫栋梁———莫雄的儿子———为南都记者打开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个红皮的全国政协委员证和六个旧笔记本。记者在其中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一张莫雄所写的纸条,上面写着“蒋介石当时以装左派姿态和共产党合作来欺骗蒙混别人的。”
莫雄亲笔书写的这些字句把人带向悠远而动荡的过去,孙中山、张发奎、宋子文、蒋介石、周恩来、李克农、项与年……一长串的历史人物随之浮现在记者眼前。
南都记者 高龙曾经救过蒋介石的“莫大哥”
6月末的雨后下午,广州石室教堂坚厚的墙体素洁而宁静。这座承载了百余年时光流变的教堂,也见证了莫雄早年的人生发展轨迹。16岁那年,莫雄,这位生于广东韶关贫苦家庭的青年,正是在石室教堂打工期间,成为同盟会会员,加入广州新军策反,开启了军政生涯。莫雄的六子莫栋梁曾负责整理了《莫雄回忆录》。近日,莫栋梁在位于广州的家中告诉南都记者:“我父亲说到了一些(策反)细节。在白云山上鼓动时,他每次都带十个八个新军士兵做动员工作,士兵让他说得泪流满面,用拳击打树,很激动。”加入同盟会是莫雄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此后,他就特别喜欢同有救国救民思想的人结交。
在近代中国的多次着名战役中,都留下了莫雄的身影。辛亥革命后,莫雄参加了北伐、援闽粤军作战、讨伐桂系、讨伐陈炯明等战役。其中,他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讨伐陈炯明的活动和战役。陈炯明与孙中山分裂后,在讨陈力量涣散的情况下,莫雄以梧州卫戍司令的身份,积极联络各方讨陈,发挥了关键作用。1922年12月,滇、粤、桂各军组成联军东下讨陈。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后,孙中山得以回粤重组大元帅府。莫雄因为东下讨陈的功勋,被正式委任为粤军第二师第三独立旅少将旅长。凭借显赫战功,莫雄在国民党中被称为“莫大哥”。正是这个“莫大哥”的元老资历,为莫雄日后协助红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父亲个子比较矮,广东有俗语叫‘矮仔多计’,他最喜欢的是迂回战术,正面佯攻,围攻,往往就取得了胜利。”莫雄之子莫栋梁说。
孙中山统一两广后,于1922年兴师北伐吴佩孚,大军去后,当时的大本营所在地广西桂林的防务空虚。蒋介石时任大本营参军兼粤军第二军总参谋长,负责大本营留守工作。一次,桂林附近山区“土匪”万余人包围大本营,蒋介石被困在城中。蒋介石拍电报给粤军第四独立旅(莫雄时任该旅中校营长)求援。“接到求援后,我父亲带了两个营,把蒋介石救了出来。”莫雄之子莫栋梁说。经此一役,莫雄结识了蒋介石。日后红军长征前的“围剿”战事,蒋介石将莫雄推到关键的位置上,这次结识是重要的基础。
刚认识蒋介石的时候,莫雄对他存在好感。莫雄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指蒋介石)赢得了众多革命党人的信任,甚至尊重,认为他是个年轻有为的将才。”1925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遇刺后,粤军一些中高级军官受牵连,蒋介石趁机逼迫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下野,夺得兵权。政变时,莫雄所在的师(莫雄时任粤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中将师长)也被蒋介石以“反革命军队”的罪名缴械,莫雄被迫逃往澳门。此后,莫雄由先前的对蒋介石有好感,变成政治上完全不再信任蒋介石。“我父亲一开始是站在粤军的角度,对蒋介石建立了仇恨。这时候是有些个人的、小团体的(层面)。随后看到蒋介石完全走向反动,践踏新三民主义,才把对蒋介石的仇恨上升到政治层面。”莫栋梁向南都记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