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史上招收的第一批女学员,列为黄埔第6期,罗瑞卿为领队,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大事”。3个女生中队共招收213名学员,她们中有的成为喋血沙场的革命英烈,如胡筠,游曦等;有的成为杰出的红军女将,如危拱之、张瑞华等;有的成为坚贞不屈的抗日英雄,如赵一曼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她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抛洒在祖国大地。
1927年2月12日,黄埔女生队举行开学典礼,213名女学员同男生一样,着深灰色军装,紧束腰带,带着军帽,打着绑腿,并肩站立。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的恽代英对女生队学员说:“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赵一曼曾向同学谈起自己的志向说:“我不是学了出来想当什么官,而是想学点军事,那些军阀王八蛋想骑在人民头上,我就拿起枪杆子跟他们干。”
军校纪律非常严格,早上军号一响,10分钟一切都要收拾完毕。从早上5时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8堂课,4节学科,4节术科,还有军事训练课等。经过刻苦的磨练,赵一曼各科军事训练成绩突出,成为黃埔女生中最出名的优秀学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女性军事人才之一。
“四一二”大屠杀后,形势急转直下,不少人宣布脱离共产党,部分学员中也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不,我决不回头,我要继续战斗下去!”军校决定由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赵一曼和女学员被编为政治连一同开赴前线。“这200多名娘子军,和男兵一样,全副武装起来,与男兵并肩作战。”女生队学员吕儒贞后来回忆说。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女学员们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和宣传工作,表现勇敢。激战34天里,赵一曼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1927年7月,赵一曼按照党组织的指示,脱下军装,化装成逃难的农妇,转移到上海。不久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赵一曼顽强钻研马列主义理论,努力学习外语,逐渐成为一名有崇高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在一次与日伪军激战中,她率领部队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但由于敌我兵力悬殊,突围中,赵一曼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在狱中,日本宪兵对赵一曼施以种种酷刑,逼其投降招供,但她宁死不屈,始终坚持:“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抗日。”据参与拷打赵一曼的凶手、伪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警长吴树桂后来在狱中招供:“我一生给很多人用过刑,第一次遇见赵一曼这样的女人,她真像铁块一样坚硬。”
为得到口供,日军将赵一曼送进医院监护治疗。1936年6月28日,她在看护人员帮助下逃出医院,但两天后再度被俘。敌人对她动用了灭绝人性的电刑逼供,仍毫无所得,最后不得不承认:“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且意志之顽强令人难以置信。”
在即将走上刑场前,赵一曼对同狱的难友说:“我最后检查了自己,我的心是安静的……这是我用最后行动向党作报告了,我高高地抬起头来,因为我是为多难的祖国而牺牲。我知道我们党一定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
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临行前,她给心爱的儿子写下遗书:“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后,郭沫若为他的黄埔校友女英雄题诗:“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摘编自《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