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人人都知道,美苏在冷战期间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敌,然而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苏俄领导人列宁之间还曾有过“互为知音”的一段插曲。
在列宁的主张下,苏俄对美国的谴责始终明显轻于对英法。1918年3月,《消息报》社论说,“只有美国懂得如何善意对待苏维埃俄罗斯”;当英、法、美军事干预业已开始,苏维埃政权大批逮捕英、法等协约国外交官时,美国外交官却不在其列。英国驻苏俄特派员洛克哈德曾说,苏俄官方抗议“始终把美国排除在外”。直到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消息报》仍然说,美国政府是“协约国政府中没有立即对苏维埃政权采取敌对行动的唯一国家”。
当然,列宁和威尔逊这种留有余地的对抗是出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考量,但这毕竟表示,双方仍将对方当作可打交道的对手。
两人的峰会最终流产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成为和会“三巨头”,而苏俄则被排斥在和会之外。英法极力拉美国一同继续对苏俄实施国际干预,但威尔逊坚持认为,“必须允许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内部问题”,“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源是对极端不公正、不公平的反抗,只有铲除革命的根源才能消灭共产主义,武力干预是无济于事的”。
列宁也注意到美国和其他大国对苏俄政策的不同。在威尔逊干预彼得堡市政选举时,苏俄采取“有礼貌地谢绝”,并未恶言相向,同时试探能否与美国发展商务往来。威尔逊从“商务自由”、“门户开放”等美传统政策出发,同样表现出谨慎的欢迎态度。1919年2月,他又在巴黎主动提出与列宁进行“一对一”直接会谈,地点选在土耳其普林吉普岛。不过,这场“峰会”最终流产。
必须指出的是,威尔逊并非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抱有好感。尽管号称“一对一”,但具体磋商时,他却提出苏俄代表不仅应包括布尔什维克,也应包括其他党派,而会谈的目的则是推动俄罗斯成立民选政府,这些都不是渐渐站稳脚跟的苏俄和列宁所真心期望的。1921年3月,威尔逊退休;1922年底,列宁因伤停止政治活动,苏美最高领导人拟议中的“峰会”就这样擦肩而过。直到1943年的德黑兰峰会,才由斯大林和罗斯福完成两个大国首脑首次历史性“面对面”,此时距1919年本有可能的美苏会面已经过去了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