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一位极具胆识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最伟大的事迹莫过于以3万金兵大破明朝47万大军。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整场战役的前后经过吧。
西路为明军主力,兵力约三万人,由久经沙场的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出抚顺关。
北路兵力约二万人,另有一万叶赫兵,以总兵马林率领,出靖安堡。
南路兵力约二万人,以辽东名将李成梁次子、总兵李如柏率领,出鸦鹘关。
东路兵力一万五千明军、一万三千朝鲜兵,以总兵刘纟廷率领出宽甸、晾马佃。
因杜松所率西路军尤为重要,命总兵王宣、赵梦麟协助;以辽阳为辽东重地,派总兵官秉忠、辽东都司张承基领兵驻守,另派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各路粮草。分派已定,明廷以为“数路齐捣,十日毕事耳”。
知己知彼,努尔哈赤也在准备。
他善于用间,当明军在辽东聚集、虚张声势之时,即派人打入明军内部收集情报。明军驻防、调动、粮草、进兵等,一一了然于胸。史载:“明兵未发,而师期先泄,建州得预为备。”
努尔哈赤既侦知明军的作战部署和行动计划,便召集诸贝勒大臣共同商讨对策。他采用降将李永芳提出的“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建议,针对明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利用天寒地冻、大雪封山的有利天气和地形,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决策。
努尔哈赤分析说:“现得探报,西路杜松率明军出抚顺关,东路刘纟廷率明军进入董鄂境内。明使我先见南有兵者,是诱我兵南下。可知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为主力,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不足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