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秘毛泽东为何首先经营山西?扩充红军 征集经费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10 02:01:16

  红军离开黄河河口越来越远。

  毛泽东心中不安起来,考虑到后路问题。

  他思考了一下,立即拿起毛笔写电文,要求中路军指挥叶剑英和陕甘省委书记李富春要确保后路,要加强黄河东岸5条要道的工作,要充分发动群众,加强游击战争,加强干部的领导。后方一切武装归叶剑英指挥,地方工作与李富春商定部署。

  毛泽东担心石口镇的防守问题。他指示宋时轮(解放后军事科学院院长),敌人1纵队向石口镇前进,“你应尽可能保持石口镇、凤尾村在我手中,要利用81师第1营在石口镇以南采取运动防御南北两面。”

  毛泽东要宋时轮派部队到新庄口村向大麦郊警戒,情况要随时报告军委。

  晋军集中兵力会攻义牒镇。28日,叶剑英率224团在石楼、义牒作战一整天,之后主动放弃了义牒及沿河渡口。

  毛泽东猛抽了几口烟,决定北线丢失南线补。

  他立即指示:“1军团、15军团必须依照前令,分别以迅速行动扫除南北段黄河封锁线,使敌人得了数十里,而失掉数百里。”

  他要求刘志丹、宋任穷要率红28军立即过黄河,拒阻东面敌人,配合15军团消灭蔡家会以西以南黄河沿岸晋军,最好能消灭敌人一个团,停止追敌,在晋西北创造苏区。红28军有东渡黄河配合15军团行动,在晋西北地区首先在兴县等县粉碎沿河堡垒,消灭敌人 ,发动民众扩大红军,创造苏区与神府葭苏区打成一片之任务。

  在四江村,他展望政治和军事形势,感觉很乐观。要求叶剑英和李富春立即猛烈地扩大红军创造河东战场,即或遇到某些困难也必须坚决克服之,加强赤化的工作,加强各个要道的工作。要保障义牒、辛渡、关渡在我手中,要在嘴头、永和关开辟两个新渡口。

  毛泽东与张闻天、彭德怀一起研究了1军团和15军团下一步的行动方针,有让1军团出河北的战略企图。他们指示*、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1军团行动要坚决,要以扩大红军为主,第一步,分兵翼城、绛县,小部包围沁水,向敌人示欲向东;第二步打汾城、新绛、稷山、河津、乡宁5县,任务是扩大红军;第三步转至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蒲县,任务第一毁路,第二扩红;第四步突然打向介休、平遥、祁县、太谷,任务同第三步;第五步占领正太路,任务同上;猛烈壮大1军团实力,“而后或出河北,或出长治、晋城,依情况决定”。15军团在晋西北转动,破坏黄河北线的堡垒线,与神府苏区打通,连成一片。这个任务是一年后贺龙120师实现的。

  在吕梁山区的民居中,毛泽东与张闻天、彭德怀正在商谈各兵团扩大红军的问题。十月革命节前,全军要扩大红军36000人,前方30000人,争取超过。4个月内完成3个军9个师27个团的编制,每团750人。地方红军3个月内完成4个军。

  4月1日,毛泽东向政治局郑重地提出了红军向华北发展问题。

  他提出党要从战略上考虑经营山西的问题,要求抗日先锋军以华北五省为作战范围,第一阶段以在山西创造对日作战根据地为基本方针。在此方针下,可以全部或一部跃入绥远或河北或河南之一部,作为临时步骤。反对以跨越山西向河北、绥远作为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方针,也反对不能以临时的跳跃作为战役方针。

  这个以山西为基点实行三级跳跃的战略思想在1938年春天终于实现了。

  天气转暖,山风吹面不寒。

  1军团红军一往无前地逐渐向南推进,毛泽东与政治局成员也逐渐向南移到了康城镇。越是向南,感觉天气越是转暖了。

  毛泽东在吕梁山区指挥作战,日理万机,前方野战,后方河防,有关大局的大事小事,一律都事必躬亲,亲自过问。

  几天来,他沉浸在经营山西革命要有很大发展的兴奋之中。

  他想象在山西要闹一个比陕北更大的局面出来!

  他和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同志反复研究了形势任务和战略方针等问题。

  5月2日,他还没有想到回陕北的问题。他和彭德怀指示*、聂荣臻:“在形势与任务问题上,在战略问题上,中央与军委的极重大的任务是使第一方面军在数个月内扩大至50000红军以上,在山西和华北取得大胜利,在华北首先在山西经过游击区阶段,创造比陕北更大的根据地。在此根据地内建立模范的人民政权,成为号召全国革命的中枢,将此根据地与外蒙连接,与苏联打通。”

  他们指出:“目前阶段战略基本方针,是在山西战胜敌人,造成抗日根据地,把山西与陕西联系起来,在山西作战与赤化,不但包括晋东南,还包括晋西南、晋西与晋东北,不管晋东南以外三区怎样,人民经济条件较差,亦不能看轻其重要性。”这些都是战略的基本点,在战役方针上,不规则无定向是可以的,在战略方针上不规则无定向是不许可的。

  这是很鼓舞他和政治局同仁的一个战略设想。

  毛泽东准备让1军团执行向晋东南的任务,后来看到*在晋西南还能扩大红军数千人,决定暂时从缓。4月8日他又给*、聂荣臻下指示,要尽可能留在晋西南,第一步要转至乡宁区域,第二步要转至蒲县、大宁、永和。为利于你们以后向晋东南作长距离跃进与达到新的区域,目前必须尽量吸引敌人向晋西南与向沿河方面。

  毛泽东让*和聂荣臻声西而击东,最终目的要进军晋东南。

  他以扩大红军为总方针的第一等任务,先锋军在7个月内完成5万人的编制并武装起来。这个战略计划倘若实现,红军很快就会发展起来,在山西站住脚。

  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从来不带手枪,气质上很像一个不修边幅的教书先生,但他是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思想和战略,往往是独出机杼,独辟蹊径,与众人的思路迥然不同。他的特立孤迥的战略策略之所以能在党内通过和实施,与他从井冈山以来指挥战争胜多败少百战功高有关。另外,从长征以来,一直到陕北,他与中央负责人张闻天配合默契。党内认识的一致非常有利于贯彻他的一系列战略方针。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