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判断阎锡山的新部署还在迟疑不决中,还需要时间。
他电示南北前线两个军团司令、政委要利用这个时间扩大占领区域,发动群众,扩大宣传,造成声势,加紧争取贫苦民众当红军,尽快扩大红军,尽可能占领几个县城。如果县城城高墙厚,难以攻下,也不必强攻,以扩大宣传、扩大红军为第一。这次红军各部队一定要解决好扩军和经费两大问题。以后的战争规模会更大,都要有战略头脑。
作为红军的统帅,毛泽东感到现在红军的实力还很不足,红军的实力必须有极大的增强,红军实力越强,对成立联合的国防政府越有利。
他对红军来到山西富庶地区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指示*、聂荣臻在汾河流域要放手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能达千人目的即是胜利” 。
前线报告说已经扩大了几千人。
毛泽东长出了一口气,这一点太令他欣慰了,在陕北扩大几百人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红军渡黄河的同时,毛泽东派西北社会局局长李克农前往洛川做张学良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从义牒镇前往石楼的重重叠叠的山路上,雪薄石滑,毛泽东与张闻天停下来,在山凹避风的黑石头旁研究李克农的工作问题,然后给李克农发出了新的指示。指示说“九一八”到现在四年多了,东北三千万同胞成为日寇倭奴的刀下鬼和俎上肉。整个华北快要变成“满洲国”第二。蒋介石放弃了你们的家乡和土地财产,让你们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为倭奴残杀奸淫。东北军薪饷不及中央军的一半,官兵养家糊口更是说不上。蒋介石今天要东北军到鄂豫皖打红军,明天又到甘肃、陕西打红军,目的是使东北军受牺牲,受损失,好教日寇少一个敌人,好使蒋介石少一个对头。东北军不要认错了自己的冤家对头,一错不能再错,一误岂堪再误。
中央向李克农指出,我们的策略要处处把张学良与蒋介石分开,求得与东北军互不侵犯协定的订立,解除红军的压力;如果张学良提出取消苏维埃,则克农要提出取消南京政府,成立抗日救国联合政府;要求停止内战,不拦阻红军集中河北,不反对红军充任抗日先锋队;原则不让步,交涉不破裂。
李克农同张学良和王以哲就联合抗日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口头协议。
李克农过河来到大麦郊前线给政治局汇报了见张学良的情况,并把张学良赠送毛泽东的图书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认为张学良有家仇国难,对抗日是有诚意的。我党取得与张学良的谅解是统一战线的重大成果,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李克农说,张学良希望共产党方面派主要负责干部同他商谈。
张闻天扭着脸看毛泽东。毛泽东抽着一支烟,思考着,说,我看恩来可以到肤施(即延安)同张学良会谈,共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根本大计。同时,苏维埃制度是否适合于中国,也请张副司令、于主席、王军长、何军长、董军长、万军长和东北军师团长亲自来考察,加以判断。
张闻天说,那就请恩来代表中央去肤施与张学良谈。
毛泽东说,那么,你通知恩来?
张闻天说,我来告诉恩来政治局的决定。
3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与彭德怀带领直属队从大麦郊出发,前进到了川口村,3月22日,继续向南,到了隰县的石口村。
山西的战略地位,山西的地理环境,山西的经济状况,山西的人口密度,都令毛泽东十分满意。
在石口村,大山的阴面还有积雪,黑一块,白一块的,风柔和了,有了春天的气息。毛泽东在民居中,抽着一支烟徘徊,思想上突然豁然开朗,感到革命的道路很宽广,前途很大。我们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与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是一致的。反日的“一二?九” 学生运动后,全国的抗日情绪高涨。中国共产党现在可以把革命与民族联系起来,把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列,可以唤醒和争取最大多数民众,增强了革命的力量。按现在的战争形势,红军可以向河北发展,集中河北,向华北发展了。
中央政治局于3月20日、23日、24日、25日、27日,在大麦郊、石口、石楼等地一带峰峦起伏的山村,连续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统称为“晋西会议”。主要是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讨论政治、军事和统一战线问题,以及以发展求巩固的军事战略方针等问题。
毛泽东坚信红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继续向华北发展。